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大明第一国舅免费 > 第622章 千里眼(第1页)

第622章 千里眼(第1页)

一次酒宴显然不足以使得马寻彻底拉拢傅友德,实事求是的来说,傅友德这样的人物也不是那么容易归心。

历史上的傅友德也是数次‘跳槽’,李喜喜、明玉珍、陈友谅,这都是傅友德的旧主。

慢慢的拉近关系。。。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乾清宫外的青石板路上已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马寻披着一件深青色织金云纹袍子,手里提着一只紫檀木匣,步履稳健地穿过回廊。昨夜他宿在宫中偏殿,为的是今日一早能及时将东莞伯送来的剑谱呈给太子朱标。那剑谱据说是唐初一位隐士所传,东莞伯得之于岭南一处古墓,虽不知真伪,但其中招式奇诡,暗合阴阳流转之理,倒也值得一看。

刚至东暖阁前,便见葛婉正倚门而立,手中抱着旺财佑,脸上带着几分倦意。“舅爷又起这么早?”她轻声道,声音里透着一丝调侃,“莫不是怕太子怪罪你昨日没把账目对清?”

马寻一笑,将木匣递过去:“这是东莞伯托我转交的剑谱,说是与雄英练剑有关。你且先收着,等太子醒了再呈上去。”说着顿了顿,又低声道:“昨夜我翻了几页,其中有几式像是失传已久的‘七星引斗’,若真是原版,倒是难得。”

葛婉眉梢微动,却未接话,只低头看了看怀中睡眼惺忪的旺财佑。孩子嘟囔了一句什么,小手抓着她的衣襟不肯松开。她轻轻拍了拍他的背,抬眼望向马寻:“舅爷,你说雄英这性子……将来真能习得这般高深剑术?他如今连毛笔都握不稳,写字歪歪扭扭,倒是一心想着骑马射箭、舞刀弄枪。”

“小孩子嘛,哪个不爱动?”马寻摇头笑道,“你忘了你自己小时候?六岁就能爬到御花园最高的梅树上摘花,吓得宫人直喊救命。如今倒来说别人了。”

葛婉抿嘴一笑,正欲答话,忽听得内室传来朱标咳嗽之声。两人相视一眼,忙整衣入内。

朱标已坐起身来,常婉正在为他披外袍。见马寻进来,他略一点头,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东莞伯那边可交代清楚了?明年开蒙之事,是否已定下人选?”

“回殿下,”马寻恭敬道,“东莞伯亲口承诺,愿亲自教导雄英与驴儿基础剑法,每月初五、十五进宫授课。至于文化启蒙,臣以为仍需慎选宿儒??毕竟如今朝中风气浮躁,太多人只知空谈性理,不通实务。若让这类人近身教习,反倒误了孩子的根基。”

朱标缓缓点头,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份尚未拆封的剑谱上,沉默片刻后道:“你说得不错。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如今多少读书人连‘修己’二字都做不到。昨日户部报上来一份奏疏,说某县学政竟因私怨杖责童生致残,还自称‘以礼教化’。这哪是教书育人,分明是借权凌弱!”

常婉轻叹一声:“姐姐当年也曾说过,读书人若无德行支撑,才越高反而祸越大。”

“所以啊,”朱标看向马寻,“你坚持不让那些迂腐老儒接触雄英,我是赞成的。但也不能一味排斥文士。岭南有位黄?先生,早年曾在国子监任教,后因不满官场倾轧辞官归隐,专研农政水利,著有《田制考》三卷。此人务实不务虚,若能请来教导一二,或许更合适。”

马寻闻言心中一动。黄?之名他略有耳闻,确是少有的实干派儒者。当下应道:“若殿下信任,我可修书一封,请其出山。只是此人清高,未必肯应召。”

“那就派人送去厚礼,再附上我的亲笔信。”朱标语气坚定,“国家未来在下一代,不能因一人之傲慢而错失良才。”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一阵喧闹。紧接着,朱雄英蹦跳着闯了进来,身后跟着满脸无奈的驴儿。小家伙一头扎进朱标怀里,嚷道:“爹爹!我要看剑谱!东莞伯说这里面有会飞的剑!”

“胡闹!”朱标板起脸,“谁允许你擅自闯入东暖阁?还不向舅爷爷行礼!”

朱雄英吐了吐舌头,勉强作了个揖,眼睛却始终盯着那紫檀木匣。马寻见状,也不恼,反而笑着打开匣子,取出一页泛黄纸张展开在他面前:“你看,这不是会飞的剑,而是‘御风而行’的意境图解。真正的剑术不在快慢,而在心神合一。你能明白吗?”

朱雄英皱眉思索片刻,忽然抬头:“就像旺财追兔子的时候,它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但它总知道兔子要往哪儿拐弯。”

众人皆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连一向严肃的朱标也忍不住抚须微笑:“这话倒是说得妙。看来你这脑子,用在歪理上比读书强多了。”

葛婉抱着旺财佑走过来,故意逗他:“那你以后不当皇帝,改行当猎户算了。”

“我才不当猎户!”朱雄英挺起胸膛,“我要当天下第一剑客!然后娶个会武功的媳妇,一起打坏人!”

这话一出,满屋再度爆笑。只有驴儿站在角落,默默看着兄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他今年刚满七岁,性格沉静,远不如朱雄英活泼张扬。自幼体弱多病,幸得马祖悉心调理,才渐渐好转。但他心里清楚,父亲和舅爷们谈论的大事,似乎永远绕不开兄长一人。

待笑声渐歇,朱标正色道:“雄英,你要记住,剑术再高,终究只是护身之技。真正能让万民安居乐业的,是律法、是制度、是仁政。你若真想成为一代明君,就必须先学会治国之道。”

朱雄英眨眨眼,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时,宫人来报:德庆侯廖永忠已在午门外候旨,携白银十万两及南洋贡品若干,请求入觐。

朱标神色微凝:“他终于回来了。”

马寻低声道:“此番南征,历时两年,斩首叛酋三人,招抚夷部十二,确是大功一件。只是……廖将军旧疾未愈,此次归来,面色极差。”

朱标轻叹:“他是朕的老部将,劳苦功高。即便复爵之事有争议,我也不能亏待了他。”

话音未落,外头脚步声急促响起。马祖匆匆步入,脸色有些发白:“殿下,不好了!德庆侯入城时突然昏厥,现已被抬至太医院,御医正在施救!”

室内气氛骤然紧张。朱标霍然起身:“走,去看看!”

一行人hurriedly赶往太医院。途中,葛婉低声问马祖:“舅舅,廖将军到底如何了?”

“疟疾复发,加上长途跋涉,气血两亏。”马祖沉声道,“我刚才看了脉象,已是危在旦夕。若非及时送来,恐怕撑不过今日午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