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大明科举舞弊?老朱请我入朝笔趣阁 > 第25章 到乾清宫报到(第2页)

第25章 到乾清宫报到(第2页)

现在话已经说到这种地方了,蒋瓛和毛驤也出去了,叶煊也不是藏著掖著的人,便直言道:

“皇长孙朱雄英生母,为太子妃常氏。”

“常氏,开平王常玉春之女。”

“因此皇长孙天生就拥有著开国武將勛贵的支持。”

“也就是说,未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那么若干年后皇长孙继位,开国勛贵依旧占据朝堂上的大部分力量,文官集体依旧被军队压制的抬不起头。”

“这不是文官集体想见到的。”

“可他们就算不想见到,也没有任何办法。”

“而现在,皇长孙所染天乃不治之症,如今太子妃吕氏被扶正,那么未来的皇长孙就是朱允炆,太子妃吕氏之父吕本,本来是元朝太常寺卿,吕氏世代文官大族天生有著文官集体的支持,朱允炆殿下从小受到儒学薰陶,有著文官力量的支持,文官集体自然也更想让朱允炆殿下未来成为皇太孙。”

“未来陛下若是选择让朱允炆殿下成为皇太孙,原本天然支持皇长孙朱雄英的军队力量、开国勛贵势必会遭到陛下清理,这就將导致未来大明將是文官集体的天下;这是文官集体想看到的,他们都是聪明人,也能预见到未来的部分情景。”

叶煊分析事情原委的同时也在时刻注意著朱元璋的面部表情,见对方始终面色平淡,便继续给出自己的猜想。

“这是整个文官集体想要发生的事情,也是对於整个文官集体有益的事情,再加上科举舞弊也同时是对整个文官集体有益的事情,他们自然而然联合在一起,毅然决然的选择让文官大族子弟进行作弊;同时这也是为了让我大明朝在短时间內,整个文官集体增生出大量的力量,以此来抗衡皇权,让陛下和殿下未来选择朱允炆殿下为储君、而非朱允熥殿下!”

有句话说的很对。

身在局外,更能看清真相。

叶煊了解整个明朝的歷史,站在宏观角度上能看清楚各方的利益、需求,再加上足够的信息,很容易能推算出事情的经过和原委。

实际上,原本的歷史中,文官集体最终的目的有可能达成了。

《明史纪事本末》:

“太祖曰:『燕王类我,朕欲立之,何如?』刘三吾曰:『陛下何以欲为?陛下万岁后,置秦、晋二王何地?』太祖乃止。”

太子朱標死后,明太祖朱元璋召集群臣,有意册立四子燕王朱棣为太子,而翰林学士刘三吾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燕王是第四子,若册立他为太子,那么秦王、晋王该置於何地?

最终的结果,朱元璋册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打消。

这样一位以武建国、乾纲独断的君王,他居然听一位文官的话?

再者言,本来继位的规矩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標死后本来就该册立秦王朱慡,立朱允炆就不符合礼法,刘三吾怎么不建议册立秦王为太子呢?

其中原因大致是秦王、晋王、燕王这几位藩王,镇守边疆时都是打过仗的,再加上老丈人都是开国武將勛贵,文官集体就不可能支持他们,以武立国的朱元璋对待官员手段这么狠,这几个常年打仗继位了手段也不会松到哪里去?估计得和朱元璋一样动不动就扒皮,这谁受得了?

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文官集体的目的確实达到了,能让朱元璋改变想法,这就代表著明朝洪武后期文官集体的力量確实壮大到了一定的地步,甚至失去了武將集体的制衡,已经能接管整个朝堂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可能,明史本就杂乱,很多地方都对不上,叶煊只是根据各种可信的资料,进行分析罢了。

但有一点可以百分百確定,明朝洪武时期文官集体绝对是站在朱允炆这边的。

隨著叶煊说完这一席话,朱元璋闻言陷入久久的沉默,最后怒而反笑:“好,咱大明朝的文官,真是让咱刮目相看啊。。。”

说完之后,朱元璋看向叶煊,道:“咱也对你刮目相看,浙东系和淮西系文官集体能联合起来,咱只想到了因为科举舞弊带来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和咱的乖孙也有关係。”

“你很好。”

“咱很看重你。”

“这起案子若是没有你的话,估计很难查清楚。”

“明日到乾清宫,咱有些事情要安排给你。”

朱元璋在短暂的惊动后,表现的情绪倒是有些平淡了,这两句话说完,就示意朱標跟隨自己离去。

叶煊听到明日要到乾清宫,心中思量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