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伙计们都知道今天店里差点闹出人命,多亏了刘富贵及时告诉我,才避免了店铺的危机。富贵,这五两银子是奖励给你的,你拿着。”
刘富贵接过银子,眼里都是感激。即使他差点误入歧途,但是沈老板却不介意,还给了他奖励。他发誓,从今日起,只要沈老板做一天生意,他都会跟着他。
沈言继续道:“以后但凡对店铺不利的情况,希望伙计们及时告知,只要情况查明,都会有奖金。其他人先回去吧,富贵你留下。”
等另外三个伙计离开,沈言才道:“富贵,我记得你说过你擅长做点心?”
“是,以前店里的各种点心都是我做的,许多客人都很喜欢。”刘富贵道,比起做菜,他跟喜欢做点心。
“好,我想做一种特殊的点心,和现在的点心都不一样,更加蓬松柔软,你和我一起研究。”
这几个月沈言一直没有停止做面包。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他知道面包需要将鸡蛋打发,但是具体怎么做,他却一直没有头绪。
即使他有做饭的天赋,但是面包和别的菜不一样,不是吃过就能复刻的东西,因此他一直不得要领,做出的面包也一直不成型。
沈言早就想找人一起研究了,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将此事说了出来。
从这日过后,沈言一边忙着店里的账务,一边抽空闲和刘富贵一起研究面包,比前些日子更加忙碌。
魏行看在眼里,只能尽量包揽家里的所有活计,让他晚上回家好好休息。
星哥儿也觉得,他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
“爹,娘,哥哥,嫂子,我想到村里的学堂学字,让大麦和小麦跟我一起去吧!”刚吃过晚饭,趁着家里人都在,星哥儿说出了最近渐渐在他心中萌生的想法。
面包失眠,难受ing
三婶:“啊?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学字?再说你一个哥儿,学堂的夫子怎么会收你?”
大嫂:“就是啊,星哥儿,你早过了年龄了!”
大哥:“大麦和小麦以后也不考科举,去学什么字,不是浪费钱吗?”
二哥和二嫂也表示了对此事的惊讶。
星哥儿在说出口前,已经做好了家人不理解的准备。毕竟对村里人来说,种地是最要紧的事,孩子从小都会帮着家里干活,会送自家孩子读书的人很少。
“这段时间,我看着言哥忙碌,他既要研究那什么新品的糕点,还要给店里记账。店里认字的就他一个人,有什么东西都得让他看。我有时想帮忙却帮不上,在一旁只能干着急。我想去学字,不用学的很好,只需要认字就行,这样我就可以帮他。”
“另外,这段时间,我跟着言哥做生意,也认识到,去读书不一定是为了考科举,即使是做生意,能认字也不会被人糊弄。家里现在也不缺大麦和小麦读书的钱,他们年纪小,送他们去读几年书,要是书读得好,可以让他们继续读下去。要是读得不好,让他们回来种地就行,那时候年纪大了,地里的活他们也能帮上忙。说不定以后还能帮忙做生意。不管怎么说,让他们识字总是好的。”
星哥儿这副样子,让一家人都有些陌生。以前跟在他们身边的小孩,现在已经能说这么多道理了。
他们一时有些沉默,他们都没读过书,只知道大家一辈子都得种地,大家的孩子也得种地,即使做生意,都没几个做的好。
星哥儿说的这些道理他们都不懂,但是莫名的,他们觉得这些话好像说的很对。
就像是魏行和沈言,两人都识字,就连种地和做生意,他们都能比别人做的好。
一家人想通之后,马上同意了星哥儿的想法。
星哥儿在他休息的那天,带着大麦和小麦去了学堂。村里的学堂很简陋,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夫子学问一般,只能给小孩开蒙。但夫子的学问,对星哥儿和大麦、小麦这样不识字的已经足够。
夫子已近五十,靠着束脩在村里过活。因此能多收两个学生,他是很高兴的。
刚准备带着两个学生到学堂中去,听到眼前的哥儿请求他教他识字,夫子觉得荒谬。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哥儿和女子上学堂的道理。更何况,眼前这哥儿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已经错过了识字的时机。
只是夫子没想到,这哥儿铁了心要要跟他学识字。每日学堂散学之后,哥儿雷打不动的带着吧其他人多出许多的束脩来找他。更不用说休息的时间,即使他在教孩童识字,一抬眼也能看到那哥儿站在门外,认真的听他讲习,比那些小孩子认真多了。
夫子被他的态度打动,最后无奈同意他跟着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