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荀有邻国人的血脉,如果让施荀当太子,就进一步证明邻国人在本国是有地位的,将来邻国人可能就会做一些对本国人不利的事。”
何逸钧问道:“为什么皇后是邻国人?”
施清奉道:“建国后,邻国国王认为我国国力薄弱,于是发起了战争,谁知败的是他们。皇后为求和平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自愿嫁给了圣上,得到了邻国国王的恩准。时隔多年,友谊碎裂。”
“皇后嫁过来之后,有人在后宫发现皇后在教施荀学邻国国语,怀疑皇后并不遵守承诺。”
“那份承诺便是‘做我国的国人,不讲邻国国语,只学我国国语’,大概是这样。”
“直到立太子那一天,圣上还想着立非长非嫡的子嗣,可那天刚好来了一封信。”
“信是由邻国国王亲自撰写的,上面写着,圣上应该要恪守嫡长子继承制。”
“不然他们就会在我国国内到处
说圣上不公不法,又在他们国内到处说我国国人不公不法。”
“圣上这才明白邻国国王的真正目的,为了和平不再打仗,圣上就立施荀为太子了。”
“很快,太子失踪的消息也传到了邻国,邻国人因为这件事开始憎恶我国。”
“圣上就解释说有人想篡夺帝位,不想有指定的人去继承它,太子才会被杀,并说这件事与圣上无关。”
至于前太子失踪的事情与谁有关,在何逸钧心中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了。
一定与圣上有关。
何逸钧认为圣上为了让自己的人品公正,恪守嫡长子继承制,只能立施荀为太子。
但是施荀又是混血之子,所以不能让施荀当太子。
于是圣上就把施荀弄失踪了。
这样,圣上不仅恪守律法,又能顺利让自己喜欢的儿子当上太子。
何逸钧认为他这个猜想是对的。
但是他并不想跟施清奉说,因为他害怕施清奉发现他认为圣上在自导自演,施清奉就会去告诉圣上从而活擒他。
他还要杀圣上为郁家和郑爷报仇,不能那么快让施清奉知道他当他的明卫是有意近之。
但是何逸钧觉得施荀没有死,可能是因为中书令之死这件事与施荀有关。
甚至他还觉得施荀现在也在皇城,只是不想遇见他。
施清奉看见何逸钧好像在思考什么,就笑着问道:“想他了?”
声音轻飘飘,听得人耳朵毛毛的。
何逸钧反应过来,面色惊诧:“啊?什么?想谁?”
施清奉道:“施荀。”
何逸钧道:“怎么可能,我只是有些念旧小时候有人找我玩的时光,没有施荀就没人跟我玩了,而且你又不来……”
最后三个字说出口时,声音很低。
施清奉微微笑,话中有话:“就是不来找你,也没见你来找我。”
何逸钧没再说话,瞥头去了,好像还有点不开心的样子。
当然他是知道的,施清奉不来找他可能是因为什么事,但这段日子他确实把施清奉遗忘了很多,连性格都给遗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