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读到最高级的学堂,也是县城里的,这可是府城,夫子的学问虽说不能以地域划分,但怎么说府城的夫子学问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比县城里的高。
林家讨论过后,再问了每个人的意愿,最后是林玉山和三堂哥林玉和想要去学堂。
大堂哥林玉兴更喜欢种田,家里现在开荒了二十亩荒地,还打算再买几十亩水田,他要帮着父亲操持田地里的事情,再说他年纪不小了,送自家孩子去读书差不多,他就算了。
二堂哥林玉松最近天天跟着小叔林元平做家具,打开了他对家具的新世界,那就是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他对做木工就很有兴趣,读书什么的,还是算了,能认识字就成。
四堂哥林玉柏自从学会了烧瓷之后,一心就扑在了这上面,要不是这段时间家里建新房没时间继续烧,他技术肯定又能更好了,要是学堂里教怎么烧瓷他倒是愿意去,但是让他去考科举,那还是算了。
【良辰吉日,宜嫁娶】
而林玉溪显然对做生意更感兴趣,每天跟着出摊,看到哗啦啦的银子就觉得压制不住的兴奋。
侄子侄女年纪也还小,也还不到读书的年纪,所以林家就送了林玉山和林玉和进学堂。
俩人每天早早的驾着马车进城去学堂,再每天放学后再驾着马车回村。
幸好家里现在有两匹马,不然还真不够用。。
新房子建好并入住,林家人除了每天进城摆摊的、上学堂、做木工的,剩下的都加入开荒的队伍里。
之前已经在建房子的空隙时间,种上了两亩地水果玉米。
剩下十八亩地,还得抓紧开垦出来再种上适合这个季节种的粮食。
为了保证种下的水果玉米能在天气变冷之前成熟,林笑儿可忙得很,每天都得去地里走上一圈,偷偷弄些空间水出来给玉米浇水。
等到了需要施肥的时候,还拿了不少肥料出来施肥,可把她累得慌。
幸好林氏糖水摊子在通阳城已经打响了名声,有了固定的客源,林笑儿在入住新房后就不再每天都去摆摊,只是偶尔去上几天。
摊子每天扣除支出,稳定收入在三两银子左右,这对于林家所有人来说,已经很满意。
除了林笑儿,她还是觉得一天三两银子的收入实在是太慢太慢了,还是得想办法赚更多银子才行。
水果玉米已经老了,玉米糖水的售卖也接近尾声,林笑儿打算顺势推出银耳红枣羹。
“娘,我在山上发现了好东西,我们明天一起上山呗?”
林母最近都在筹备自家大儿子过些日子的婚事,天天忙得团团转,自打从山上搬下来后,都没有上过山。
“什么好东西?”
“银耳!”
“就是那富贵人家家里吃的银耳?那玩意可不便宜,那我们摘下来了拿到城里能卖多少银子?”
“娘,我们做成红枣银耳羹,正好玉米糖水马上就没有了,我们摊子也要有新的糖水出来,这样客人才能源源不断。”
银耳所在的地方离村子里并不太远,走上小半个时辰就能到。
林笑儿带着家里几个空闲的女人一起上了山,男人们除了照看地里庄稼的,别的都在跟林父做木工。
每个人都背了一个背篓,这是林明德编织的,家里后辈都孝顺得很,不允许他干重活,他便让儿子们砍了些竹子回家,天天坐在家里编些用得上的东西。
林笑儿带着大家到了发现银耳的地方,可把大家都看得惊呆了。
白白嫩嫩的银耳一朵一朵长在树桩上,非常漂亮。
“笑儿,怎么有这么多?”大伯娘没想到三弟妹说带她们上山找好吃的,竟然城里夫人们才吃得上的银耳,还是这么大一片。
“大概是这里都没人上来,大家也都没发现的缘故。”
说起来,林笑儿觉得她还得感谢之前的狼群,就是这些狼群的存在,村子里的人才不敢上这片山,这才便宜了他们家。
不过自从她发现这里有银耳之后,她上山只要有时间的,也没忘了浇一些空间水,一段时间下来,银耳长势越发喜人。
每个人小心翼翼的把一朵朵银耳摘下,再轻轻放进背篓里,就担心手太粗,把银耳弄坏。
摘完银耳之后,林笑儿又带大家去看了那片黑木耳,“等空闲些,我们再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