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二十四年,正月廿三。
终南山巅,雪色连天。
前夜一场新雪,将连绵起伏的群山彻底裹入素缟。天光未透,铅云低垂,蜿蜒而上的官道如一条墨色绦带,嵌在茫茫雪色中,其上冠盖如云,旌旗招展,甲胄寒光在清冽晨光中连成一片流动银河。
玉虚宫立于主峰,黑瓦朱墙在皑皑白雪中更显庄严肃穆。此刻,宫观内外早已是甲胄森然,神策军精锐身披玄色重甲,从山门一直延伸到主殿三清阁前的太极广场,仪仗煊赫,长戟如林,斧钺生辉,直显皇家威仪。
监国皇女萧允仪的法驾,已于寅时初刻抵达。
沉重的朱漆宫门次第洞开,回响悠远,惊起寒鸦数点,扑棱着翅膀掠过覆雪的松林梢头。
萧允仪身着玄底缂丝绞焰绛纱袍,头戴九旒金凤衔珠冠,额心一点赤金花钿。她手持那柄象征监国权威的赤鸾白玉圭,步履沉凝,在仪仗扈从的簇拥下,沿着被连夜清扫出来、却依旧覆盖着薄薄一层冰凌的宽阔神道,一步步拾级而上,走向礼烟缭绕的三清阁。玄色大氅的厚重貂绒领口拂过冰冷的空气,留下无形威压。
为圣上亲征陇右、太女平定河西祈福,为胞弟安阳郡君生辰祝祷,更为这萧梁天下社稷苍生祈愿天命永昌——这三重沉甸甸的祈愿,今日便系于她一身。
三清阁前,巨大的青铜香炉早已燃起特制的降真香。青烟笔直,在凝滞寒冷的空气中扶摇直上,与低垂的云霭相接。道钟悠扬,法鼓低沉,伴着数百玉冠道士整齐划一、带着奇异韵律的诵经声,于雪峰之间回荡,只余下近乎神性的庄重。
为首的女冠身量高挑,法衣素净,唯衣领袖口绣着繁复的云箓暗纹,手持一柄白玉拂尘,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沉静,正是此番大典的都讲,终南山道门座上亲传首徒,亦是此次法事合规的总理之人,张静玄,号云鹤仙子。她立于瑶台之下,身影在缭绕的礼烟中若隐若现,气度超凡,俨然已是方外之人。
广场两侧,早已按品秩肃立着宗室皇族、文武百官,不同规格的赤玄朝服在雪色映衬下格外鲜明。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扑打在他们的脸颊上、官袍上,无人敢动,无人敢言,甚至连呼吸都刻意放轻,唯有目光追随着监国皇女那玄色的身影,投向礼烟缭绕的大殿深处,眼神复杂,敬畏、揣测、算计、麻木,不一而足。
百匹官袍边缘,一方区域被巧妙地隔离开来,自成天地。
数架屏风于太极广场东侧临崖处围出一片独立空间,屏风以紫檀木为骨、蒙着层层叠叠月影纱。纱帷轻薄如雾,数层叠加,既隔绝外侧寒风,又使得内里光影朦胧透出。屏风内侧,银霜炭盆无声地散发着融融暖意,气息交融,浮动着清冽梅香与上等沉水香。
这便是专为安阳郡君萧允贞设下的观礼席。
萧允贞今日罕见地着了合乎礼制的衣袍,一身秋香色织金云海纹的广袖深衣,外罩同色系、以银线绣满缠枝莲纹的曳地大氅,墨发一丝不苟地用赤金嵌宝莲花冠高高束起,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和左颔那颗醒目的青痣。
他端坐于一张铺设厚厚白虎皮的酸枝木圈椅中,面前是一张宽大的紫檀翘头案。
案上,已铺开数张特制的素白宣纸,用以温润白玉相镇,一方端溪紫石砚里,墨汁浓黑如夜,散发着清冽的松烟气息,一柄赤金小勺,錾刻着精巧的卷草纹,置于同样质地的青玉笔搁旁。
萧允贞并未如寻常观礼者那般望向大殿,对那宏大的诵经声也置若罔闻。只微微垂着眼睑,修长的手指拈起那柄赤金小勺,从砚中舀起少许浓墨,注入一只小巧的赤金錾花水丞之中。动作专注而缓慢,携着一种与周遭宏大肃穆格格不入的沉静。金勺与水丞边缘偶尔相触,发出极其细微、却清脆得惊心的叮声。
侍立在他身侧几步之遥的,是一位身着青灰色云纹道袍的年轻乾道。
那人身形颀长挺拔,立于暖意融融的纱帷之内,却自带一股拒人千里的清寒。墨发仅用一支素净至极的乌木簪绾起,几缕碎发垂落鬓边,拂过线条清晰的下颌。面容清俊得近乎孤峭,肌肤在雪光映衬下近乎透明,鼻梁高挺,眉骨清晰,薄唇紧抿,是极淡的樱色,观其面貌,应是位有鲜卑血统之人。
正是前幽州卢龙节度使尉迟盈嫡幼子,终南山道门不世出的天才,尉迟墨雪。
景明十年,秦王萧佑齐发动政变,时尉迟盈正君太原温氏所育幼子尚在襁褓。为免这无辜稚子一并充入掖庭为奴,温氏忍痛泣血,连夜命死忠心腹将其秘密送往玉虚宫,托庇于道门,自此斩断尘缘。
他手中持一白玉柄的银丝拂尘,拂尘丝雪白,根根分明,安静地垂落身侧。
此刻,尉迟墨雪眼观鼻,鼻观心,姿态恭谨无可挑剔,却自有一股拒人千里的疏离。他是为法事中负责近身侍奉郡君的道门代表,亦是玉虚宫座下天赋最高的亲传弟子,天文地理、星象占卜、剑术道法,无一不精,无一不晓。
尉迟盈这个本该血脉相连的名字,于他而言,不过是藏经阁尘封卷宗里一个冰冷的符号,或是偶尔从香客口中飘来的、模糊不清的闲言碎语。他从记事起,便只有这山巅云雾、经卷与晨钟暮鼓相伴。
纱帷之外,法事正进行到最紧要处。
三清阁瑶阶之下,香案如山,烟气蒸腾。因宰相崔燕妤远在范阳卢龙节度使驻地,无法归京,代行跪读祝文之责的,便是翰林院首席学士李偲,一位年逾五旬,须发花白的老臣。她身着赤玄官袍,身形珠圆,此刻正匍匐在铺着薄雪的青石地面上,身体因寒冷和长时间的跪伏而微微颤抖。双手高擎一卷明黄织锦的祝文,清晰而庄重,腔调着古韵,一字一句地诵读。
她的声音被山风撕扯得有些变形,却又传遍寂静的太极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