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易修得很快,并不是像寻常人修道那般,一步一个脚印,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打个比方,就好像是正在把曾经掌握又遗忘掉了的知识,重新捡拾回来。
只需要回忆起来就好了,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瓶颈”。
像他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也代表了道母娘娘金口玉言说出的“资质极佳”这四个字的评语的分量。
很多人囿于资质,又没有一个好的老师,一辈子都停滞在闻道境,上不去下不来,没办法,就卡在这里了,只能当一个小小的道童,天天扫地,到最后可不就是只能“大笑之”了吗。
悟道,悟道,体悟大道,其实就是去身体力行地认知万事万物的本质这一过程。
而掌握着现代的科学知识,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安易,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对常人来说艰难晦涩无比的跨越,跳过了很大一部分“悟”的过程。
比如他刚才思考的那些关于“宇宙时空”的问题,在某些方面的理解上甚至比书院里那些穷极毕生经历专门去研究这些的白胡子老道都要深刻许多。
你问,老东西,宇宙是什么?
他只会通过背书告诉你,唔,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光是会背道书有屁用。
每个人眼中的“道”都各不相同,安易其实一直都在试图把“道”当成一种客观规律去认知,去理解。
他内心所持有的世界观,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高中政治课本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实事求是”的那一套。
这样子好,也不好。
安易并没有意识到,在时间、地点、条件发生变化之后,唯心力量已经化为了可能,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他没有真正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所谓,道行不易修,道心更难成。
在这个世界,在形而上的道心面前,形而下的道行反而成为了相对次要的东西。
所以有的时候,知道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太过在意某些东西,拘泥于某些理论教条,反而成为了一种束缚。
人们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释世界,尽量把一切事物都和自己的理解力拉平,这是一种惰性。
安易在嘲笑唐王“以己度人,可笑可笑”的同时,其实他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他同样在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这个世界。
事实上,道理解释不清楚的未必就不在“道”中。
道母娘娘凝望着他,已经看出了些许端倪,但并没有当场道破。
因为这并不算是修行上的“弯路”,而是他必须尽快完成的一种观念上的转变。
他在留恋,他万分不舍,他在内心深处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地球人”。
“去吧。”道母轻声道,“去修炼吧。”
“娘娘,让我再多呆一会儿吧,一会儿就好。”
安易抬起头,有些依依不舍的看着她说道,“我还想再多看娘娘几眼……”
娘娘实在是太好看了,要多貌美就有多貌美,要多清丽脱俗就多清丽脱俗,简直美不胜收。
“真是拿你没有办法。”道母的语气带着隐隐地宠溺,“痴儿,难道观道比修道更重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