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就以炸弹为主,布设诱敌。沿途,尽量就地凿井,分发槟榔、青蒿,以作防范之效。”赵策英沉吟着,摆手道。
“陛下圣明!”
顾廷烨、王韶二人,齐齐一礼。
“陛下圣明!”
文武大臣,皆是一礼。
赵策英抚膝,连连点头,并不经意的瞥了一眼工部郎中苏轼。
粮草已就位,十万大军已就位,布局已就位,笔杆子已就位
就差大胜了呀!
自五代十国以来,交趾便渐渐脱离了中原正统的统治,就连太宗皇帝南下亦是惨败。
如今,若是大败交趾,乃至于统治了交趾
起码也得是“小太宗”吧?
汴京,文德殿。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长案横陈,却并未有人。
其下,陛坫。
大相公江昭垂手肃立,一人面向百官。
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的视角!
其脚边,立着一根小板凳,景王赵伸掬着蜜水,小口啜饮。
大殿上下,一片沉寂。
“陛下统兵在外,命江某暂总天下庶政,百官有事,即可上言。”
江昭垂手,平和向下注目:“若有军政,司农、督粮庶政,可先行陈奏。”
“枢密院有言。”
仅是一刹,忠敬侯郑顺就走了出来。
这位老一辈的枢密副使并未与官家一齐南征。
一则,郑顺已是五十有九,年近花甲。
近六十岁的老将,身体已经有点吃不消征战的消耗,为了老命着想,自是得留在京城。
二则,其幼子郑晓已经渐渐出挑,并接管一些人脉。
若是父子一齐征战,老父亲未免有可能掩盖儿子的光辉,不太利于家族传承。
忠敬侯一礼,上报道:“边军传来了两道军报,皆为捷报。”
“以官家之圣明,又有顾、王两位将军辅佐,大捷也实属正常。”
江昭平静点头,摆手道:“着人撰写,示于百官观阅吧。”
作为“暂理国政者”,江昭掌管一切,两道军报自然也是早就阅览过。
此次,让忠敬侯公然上报,本质上其实就是要公布这一好消息,振奋庙堂士气。
“诺。”
忠敬侯抱拳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