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丰五年,二月二十七。
交趾,升龙。
龙墀殿。
丹陛之上,两鬓斑白的李日尊披着盘龙黄袍,束金龙带,手持文书,面色微沉。
自其以下,文武大臣,有序班列。
不同于辽国独特的南北面官制度,也不同于西夏独特的蕃官与汉官制度,交趾国没有任何独属于其本身的特点,实行的就是纯粹的文武百官制度。
其政治制度,基本上就是高仿大周的政治制度。
区别就在于,交趾国的文官之首为相公,而非大相公,武将之首为太尉,而非枢密使亦或是枢密副使。
为便于制衡,文官官制设有左、右参知政事、中书侍郎以作分权之效,武将官制设有左、右枢密使,以作分权之效。
此外,交趾国武将的地位并不算低。
这主要是因为交趾国社会风气尚武,礼制规定皇子必须习武并参与军事庶政或战斗,致使皇帝或多或少都通晓一定的军政,并不会一昧的选择打压武将。
除此以外,并无太大区别。
“哼!”
文书一摔,李日尊一拍木案,脸色沉得铁青,叱道:“一连着两次大败,都是废物!”
怒!
惊惧!
两者兼而有之,这是李日尊心头唯二的情绪。
怒,自是怒在边军连着两次大败,士气大伤,兵力大损,表现实在是过于不堪。
两次大败,一次损伤两千人,一次损伤三千人,合五千人的损失。
五千青壮,这样的损失可着实不算小。
毕竟,一般的战争伤亡率也就十之一二而已。
理论上,五千人的损伤,也就相当于交趾一方已经大败了一次出兵量达三五万人左右的大型战争。
一次性三五万人出兵量,大败!
这可不就是一等一的大损失?
以往,要是有这种程度的大败,交趾国大概率都已经到了遣使求和的地步。
惊惧,自然是惧于文书上记载的恐怖的伤亡率。
实际上,交趾边军并未出兵三五万人。
两次大败,拢共的出兵量也就六千人左右而已。
六千人,损伤五千人,近乎是“十中亡九”。
这样的伤亡率,实在是太过恐怖,孰能不惧?
“还有,炸弹究竟是什么东西?”
李日尊沉着脸叱道:“怎么可能做到十中亡九?”
君王震怒,百官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