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边关什么 > 第448章 奉英山(第1页)

第448章 奉英山(第1页)

饭后,凌川又对刘恩赐问道:“公公,近几日可有安排?”

刘恩赐恭敬回答道:“陛下交代了,将军从北疆回来,一路舟车劳顿,近几日便安心歇息,也可以在神都游玩,过几日再召将军入宫!”

今日刚好是九月初一,距离重阳还有好几天,倒也不着急。

随后,凌川故意问道:“不知哪里能买到香烛纸钱?”

果然,听到这话,刘公公眼神微微一变,但还是用恭敬的语气问道:“将军买这些做什么?”

“此次回神都,准备与娘子一起去祭拜岳父。。。。。。

风雪停歇的第七日,归途书院迎来了最安静的一场春祭。

没有鼓乐,没有香火,只有一百零八盏素纸灯笼沿山道缓缓升起,如星河倒流,映得整座山谷泛起微光。每盏灯下都系着一片竹简,刻着一个名字??那是百年来死于边关战事的将士之名,其中有一枚格外陈旧,字迹模糊,却仍能辨出“蓝远舟”三字。

沈珏坐在轮椅上,由弟子推至碑前。他已不能行走,双耳全聋,唯有双眼尚存神采。他望着那行“此处无名,因人人皆可为碑”,嘴角微微颤动,似在无声低语。

银面少女如今已是书院理事长,她站在人群中央,手中捧着一本新编的《守御录?续篇》。书中记载了第九钥开启后的种种变局,也详述了蓝远舟归来又离去的全过程。她翻开最后一页,轻声诵读:

>“真正的和平,不在钟鸣九响,不在钥匙齐聚,而在人心深处那一声‘我愿意’。

>愿以血肉护苍生,愿以沉默承荣光,愿以一生铺前路,不问归期。”

话音落时,天边忽现一道极光,自北而南横贯长空,形如断刀劈开云层。众人仰首凝望,竟见光影之中隐约浮现出两道并肩而行的身影,一袭白衣,一披残甲,渐行渐远,终没于天际。

这一夜,千里之外的极北冰原上,一座被遗忘的哨塔突然燃起了烽火。

那塔早已荒废百余年,砖石尽裂,梁柱倾颓,按理说不可能再点火示警。可那火焰却是幽蓝色的,不灼人,反透寒意,持续整整三个时辰才熄灭。附近巡查队赶到时,只在塔心发现一块焦黑的木牌,上面用古篆刻着一行字:

**“最后一班岗,我来值。”**

消息传回书院,沈珏闭目良久,忽然笑了。他让人取来那把无铭短刀,轻轻放在膝上,手指一遍遍摩挲着那道蓝纹,仿佛在读一段无人知晓的密语。

七日后,南方港口传来异讯。

一艘破旧渔船靠岸,船主自称来自海外孤岛,曾在暴风雨夜救起一名昏迷男子。那人浑身是伤,右臂齐肘而断,醒来后不言不语,只在沙滩上画了一幅图:一座城池,四面环山,中间立着两块石碑,碑前有孩童练剑,老人煮茶。

渔民不懂其意,便将图拓下带回。当这幅沙画呈至书院时,银面少女一眼认出??那是归途书院三十年后的模样,连廊檐下新栽的梅树位置都分毫不差。

“他还在看。”她喃喃道,“哪怕身在天涯,魂游四海,他仍在看着我们有没有走偏。”

与此同时,皇城太学院发生震动。

一群年轻学子联名上书,请求将《蓝苏纪略》列为必修典籍,并提议每年三月十七??即苏挽云消散之日、蓝远舟归来之夜??定为“守心节”。他们在奏章末尾写道:

>“英雄不必永生,但信念必须长存。

>我们不要只在史书里记住他们,我们要在每一天的选择中成为他们。”

太子阅毕,泪流满面,当即批红准奏。自此,每年此日,全国上下停战罢征,学堂讲授牺牲之道,军营重温誓词,百姓自发清扫烈士墓园。更有无数孩童写下书信,投入特设的“归途邮筒”,寄给那位不知身在何方的蓝将军。

>“蓝伯伯,我今天帮同桌挡了欺负她的人,你说我算不算守御者?”

>“蓝叔叔,娘说你是坏人,可我在书院读了你的故事,我觉得她说错了。”

>“蓝先生,我想当兵,像你一样保护别人。你能教我吗?”

这些信件从未寄出,却被小心收藏在书院地宫深处,与龙鳞手札并列安放。每逢月圆,守护者都会取出朗读一遍,据说那晚的风声总会变得温柔几分。

然而,平静之下,暗影仍未彻底消散。

倒悬之月组织虽遭重创,但其残余势力悄然转入地下。近来边境屡次出现诡异事件:牧民梦见黑袍人吟唱古老的咒歌;深夜林间传出金属摩擦之声,似有千军万马潜行;更有甚者,在废弃战场拾到一枚锈迹斑斑的铃铛,摇动时竟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哀鸣。

沈珏得知后,命人封锁所有相关消息,仅召集理事会核心成员密议。

“这不是复仇。”他沙哑道,“这是记忆的反噬。当年封印冥枢之时,我们斩断的是欲望之根,可人心若开始遗忘痛苦,那根就会重新生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