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从小道士肝到玄门真君免费阅读 > 第15章 压制龙君(第2页)

第15章 压制龙君(第2页)

就在此刻,远方天空划过九道金光。九阙同时共鸣,各自派出一名普通学子??农夫、织女、老兵、盲童、渔妇、樵夫、乞丐、塾师、孤儿。他们乘风而来,脚踏虚空,却无半分威势,只带着各自的工具:锄头、梭子、药箱、竹杖、渔网……

他们在空中围成一圈,齐声道:

>“我们不是仙,不是神,也不是官。

>我们只是学会了倾听自己,也愿意听见别人。

>若这便是罪,那就让我们一同承担。”

国师弟子仰头望着,忽然觉得胸口剧痛。他看见自己年少时也曾梦想济世救人,可后来为了权位,一步步背叛初心。此刻,那颗早已麻木的心,竟重新跳动起来。

他缓缓松开了剑。

大军溃散,无人追击。船队自行调头,驶向远方。而在返航途中,许多士兵偷偷带走了一本《初玄三篇》,藏在铠甲内层。

一个月后,朝廷宣布解散天刑卫,废除“异端律”,并拨款重建止戈殿。诏书中写道:“昔以力服人者,终为人所不服;今见心服人者,虽远必近。九阙之道,不在逆天,而在顺民。”

消息传来时,王平正教那个挑水少年弹琴。少年的手仍有些僵硬,但已能奏出完整的《流水》。

“老师,”他停下问,“为什么您不让九阙的人用神通打败他们?”

王平笑了笑:“真正的胜利,不是让人倒下,而是让他醒来。”

少年若有所思,忽然说:“我昨晚做梦,梦见我在雪山脚下建了一座学堂,没有墙,也没有门。所有人都能进来,包括那些曾经烧书的人。”

“很好。”王平抚着他肩膀,“梦也是道的一部分。只要你还愿做这样的梦,九阙就不会消失。”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九阙早已不再是传说,而是日常。村中有“守寂角”,专供人静思悔过;城里设“明心亭”,路人可在此倾诉烦恼;边关驿站旁立起“止戈碑”,刻着历代战争伤亡数字,提醒世人和平来之不易。

更令人惊叹的是,一种新的文字正在民间兴起??不是篆隶楷行,而是一种融合图画与符号的“心文”。它不追求工整美观,只为表达真实情感。孩童用它写思念父母的信,老兵用它记录战友的名字,甚至连聋哑之人也能通过手势将其转化为刻痕。

苏婉儿常在夜里翻阅这些“心文书信”,有时笑着流泪,有时默默沉思。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当初那个由思念凝聚的“影”。她的体温真实,脉搏清晰,甚至会在吃辣时咳嗽,下雨天膝盖隐隐作痛。

“你说,我会不会有一天,彻底变成一个凡人?”她问王平。

他握住她的手:“你从来就是凡人。只不过,你是千万人心中最温柔的那一部分。”

又过了五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旱灾席卷中原。江河干涸,庄稼枯死,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朝廷束手无策,各地暴乱四起。就在这危急时刻,九阙联合发布《救荒策》,提出“以工代赈、共渡难关”。

于是,农民组织互助耕作队,按劳分配粮食;工匠建造集雨装置,收集晨露;医师编写《疫病防治手册》,免费传授防疫知识;就连孩童也参与进来,用九阙教的算术帮大人统计物资。

最惊人的是“守寂黑塔”的提议:每晚八点,全国熄灯一炷香时间,所有人静坐冥想,为受灾者祈福。起初被视为迷信,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反馈说,这段时间内心异常平静,甚至梦见清泉流淌。

三个月后,久旱逢甘霖。第一场雨落下时,举国欢腾。人们不再说是上天开恩,而是相互拥抱,说:“是我们一起,把雨盼来了。”

这场灾难之后,九阙的地位彻底稳固。甚至连一向敌视变革的儒家大宗也承认:“此非悖礼,实乃仁之极致。”

然而,王平却愈发沉默。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独自登上观心台,凝望星空。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

终于,在一个无月之夜,北方冰原传来异象??千年寒玉窟崩塌,一股古老意志冲破封印,直指苍穹。与此同时,昆仑镜面浮现血纹,映出一幅画面:一名身披紫金袍冕的男子立于九重天阙之上,手持权杖,俯视人间。

“帝君……复活了?”苏婉儿看到幻象,浑身一震。

“不是复活。”王平眼神冷峻,“是执念重生。当年他妄动劫火,虽肉身湮灭,但‘神权高于一切’的信念,一直潜伏在某些人心中,等待时机反扑。”

“他会回来吗?”

“已经回来了。”他指向北方,“你看那里。”

只见极北之地,一座虚幻宫殿正在成型,金瓦朱柱,气象森严,匾额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天命惟我**”。

紧接着,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异动:一些原本支持九阙的地方官员突然变脸,查封学堂;部分百姓受蛊惑,称“人人皆可问道”破坏秩序;更有狂热信徒自焚献祭,呼喊“迎帝君归位”。

风暴将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