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无极演员表全部名单 > 卷三第一章洪流(第1页)

卷三第一章洪流(第1页)

庄瑾一行从沧州出发,途径岚州,其后取道云州,一路上,倒也见识到了各州不同风貌。

“沧州伏牛山脉,我已深知,岚州东华雾原,可惜并不顺路,并未见到,这云州的龙泽湖,如今倒是见到了,果然名不虚传。”。。。

夜色如墨,山村的屋顶上,小女孩的声音消散在风里,却仿佛落入了一片无垠的湖心,涟漪一圈圈扩散,穿越山川河流,掠过荒原大漠,最终汇入东海之滨的一座破庙。

庙中供着半尊断臂泥像,香火早已断绝。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蜷缩在角落,怀里抱着一卷泛黄的竹简。他听见风中有声音,像是孩童的笑语,又像是千万人低语:“我可以不一样。”

老道士猛然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颤抖着手展开竹简,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那是《无极经》残篇,传自百年前一名逃亡书生之手。他读着读着,忽然放声大哭,继而狂笑,最后跪倒在地,对着虚空叩首三下。

“我明白了……原来不是要等圣人来救世,而是每个人都能成自己的光。”

他爬起身,将竹简绑在一根枯枝上,点燃了它。火焰升腾而起,照亮了整座破庙,也映出墙上斑驳的字迹:**你不敢说,我就替你说;你不肯走,我就先迈出一步。**

火把熄灭前,他冲出门外,朝着村口奔去。天还未亮,鸡鸣未起,他站在村中央的石磨旁,高举残卷,嘶吼道:“听着!命不是神定的!是我们自己一步步踩出来的!你们的孩子不必再跪着讨饭!他们可以读书!可以说话!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

村民们从梦中惊醒,披衣而出,有人怒骂他是疯子,有人抄起扁担要打他。但他不退,只是站着,像一根钉入大地的桩。

“打吧!”他喊,“打死我一个,还有下一个!庄瑾死了吗?没有!他在每个敢问‘为什么’的人心里活着!”

那一夜,没人动手。因为有个母亲抱着孩子站在人群后,轻声问丈夫:“他说的……是不是有点道理?咱娃儿天天挖煤,将来也只能挖煤?就不能……念个书?”

男人沉默良久,低头看着脚上的破草鞋,终于点了点头。

火种一旦落地,便不会轻易熄灭。三年后,那村子办起了第一所私塾,由那位老道士执教,学费是两斤米或一把柴。十年后,村里出了第一个秀才,考取功名时,他在策论中写下:“民非天生卑贱,贵者亦非神选。所谓秩序,若不容质疑,则必成枷锁。”

考官震怒,欲黜其名。可当夜,京城数十学子联名上书,称“此言虽逆耳,实乃人心所向”。连禁军中都有士卒悄然传阅那份答卷的抄本。朝廷不得已,只得录取,但将其贬至岭南为吏。

那秀才赴任途中,在驿站歇脚。夜里忽闻隔壁房中有低声诵读之声,仔细一听,竟是《无极经》片段。他推门进去,只见一名年轻驿卒正就着油灯抄写经文,字迹工整,神情专注。

“你不怕吗?”秀才问。

驿卒抬头一笑:“怕啊。可更怕一辈子睁着眼睛装瞎。”

两人相视良久,终携手将那段经文刻于驿站后院石壁之上。后来过往商旅见之,纷纷拓印带走。百年之后,那块石头成了朝圣之地,被称为“启明碑”。

而在西域边陲,一支商队正穿行于沙暴之间。领头的是一位女子,披着褪色红袍,腰间挂着一面铜镜??正是当年工匠所铸“照己,不照神”那一面。她身后十余辆马车满载书籍、纸张、墨锭,还有几架简易印刷机。

这是“传火会”的最后一次远行。十年前,一群流浪文人、落第举子、被逐僧侣在一座废弃佛塔中结盟,立誓将《无极经》及其思想传遍天下。他们不立宗派,不设首领,只以一句暗语相认:“你见过山顶吗?”

女子名叫苏砚,原是京都礼部侍郎之女,因在殿试中批驳《天命录》而被削籍流放。她在牢中三年,靠默写《无极经》保持心智清明。出狱后,她变卖家产,组建这支商队,名为“言路”,实为“开路”。

此刻,沙暴渐息,前方出现一片绿洲。苏砚取出铜镜,轻轻擦拭,镜面映不出她的脸,只有一行浮现金光小字:**你说的话,总会有人听见。**

她笑了,挥手令队伍前进。

绿洲中有座小镇,镇民信奉“风神”,每逢旱季便献童男童女祈雨。苏砚并未直接反对,而是让随行匠人打出一口深井,引出地下水灌溉农田。又设立学堂,教孩子们算术与自然之理,告诉他们:“雨从云来,非神赐;水藏地底,非祭得。”

起初无人相信。直到第一个季节丰收,镇长之子病重,郎中束手无策,苏砚用海外带回的药方救活了他。从此民心渐变。

半年后,风神庙前聚集百人,有人砸毁神像,有人焚烧占卜竹签。苏砚站在高台上,只说了一句:“敬神无错,但莫让神替你思考。”

台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