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青山湖区文明家庭建设项目启动 > 481心劫(第1页)

481心劫(第1页)

陈迹慢慢地换上干净衣裳,每动一下,便牵动着浑身上下的伤口一同疼起来。

系腰带时,他低头看向身上绑着的布条,转头问小和尚:“你帮我处理的伤口?”

小和尚赶忙道:“不是不是,小僧见你时就这样了。。。

宁启回到书院后,日子看似恢复了平静。晨起讲学,午后批阅学生作业,傍晚则常在藏书阁中翻阅古籍,偶尔为新来的孤儿讲解《礼记》或《列子》,教他们如何用文字安放内心的惊雷。然而,他每夜入梦,总能听见那片心灯原上的风声??不是呼啸,而是低语,像无数人并肩行走时衣袂轻擦的声响。

他不再做噩梦。

但也不再真正入睡。

三个月来,他记下了十七个名字。这些名字并非来自北境,而是散落在各地:西陲驿站旁被乱箭射杀的信使、南方水患中沉没村庄里的老塾师、东海渔村因“妖言惑众”而遭火焚的盲女……他们都曾在宁启梦中现身,留下一句话,或一个眼神,然后悄然退去。

他知道,这是玉佩的另一种回应。

那一晚的心灯燃尽之后,亡魂得以安息,可那份“被听见”的渴望并未消散。它像一粒种子,随风飘向更远的地方,在那些尚未闭眼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而宁启,成了唯一能听见回响的人。

这天夜里,月色清冷如霜。

宁启独坐院中,面前摆着一方小案,纸上墨迹未干,写着三个字:“林知雪”。

这个名字是昨夜出现在梦中的。她穿着素白衣裙,站在一片废墟前,手中抱着一本烧焦一半的书,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直到宁启走近,她才忽然抬头,眼中含泪:“你说过,会把我的故事写下来。”

“我答应你。”他在梦里说。

醒来时,枕边湿了一片。

他不知道她是何人,也不知她死于何时何地。但他知道,若不写下她的故事,这份执念便不会离去。

正欲提笔续写,忽觉袖中玉佩再度微热。这一次,并非灼烫,而是温润如春水浸石,缓缓渗入肌肤。他取出玉佩,只见那裂纹竟已愈合大半,原本黯淡的光泽重新流转,泛出淡淡青光,仿佛有生命在其中呼吸。

与此同时,远处钟楼传来一声轻鸣。

不是七塔齐响,也不是持续五日的悲音,只是一声,短促却清晰,像是某种召唤。

宁启猛然起身,望向钟楼方向。那里本无守钟人,七塔之钟向来只在重大变故时自鸣。而此刻,钟声虽止,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极细微的檀香气息??那是陈迹平日静修所用的老山檀。

他快步赶往后山精舍。

推门而入时,屋内无人,茶几上却留着一杯尚温的茶,旁边压着一张纸条,字迹苍劲如松枝横斜:

>“第九关脚印再现,非血痕,乃花痕。

>心灯原花开之处,有人开始复述《北境名录》中的句子。

>去吧,这次不必独自前行。”

宁启怔住。

他还未动身,门外已有脚步声传来。抬头一看,竟是那红绳辫子的小女孩??如今已取名“阿禾”,正在带领一群少年走来。他们每人背上都背着一只木箱,里面装满了纸笔、油灯与干粮。

“老师,”阿禾站定,目光坚定,“我们听到了。”

“听到什么?”

“那些声音。”她说,“昨晚我梦见了一个女人,她说她是我娘亲的妹妹,十年前死在第九关外。她没说完话就哭了,只留下一句:‘替我告诉姐姐,我不是叛徒。’”

宁启心头一震。

阿禾的母亲确实在那次屠村中幸存,后来辗转来到书院,终因伤病早逝。临终前,她曾反复念叨:“我妹妹……她一定不是通敌的人……”

原来,连血脉之间的牵连,也在悄然苏醒。

身后陆续传来更多声音。

“我梦见一个孩子,说他死前想学会写字。”一名少年道。

“我听见有人喊我名字。”另一人低声说,“可我从未认识叫‘李四郎’的父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