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紧握着手中的雁翎刀,他的指节发白,声震殿宇。
“五代十国,天下分崩离析近百年。”
“两宋孱弱,燕云故土沦丧四百载。”
“千百年来烽火连天,苍生饱受流离之苦”
陈望扫视着满朝朱紫,他的心中满是杀意,一颗杀心毫不掩饰。
“太祖高皇帝立国,优待读书人,本意是期望他们能以圣贤之道治理天下,为生民立命,使国家强盛,让神州大地久离战乱之苦。”
陈望声调陡然转厉。
“但是,你们做了什么?!”
陈望迈步向前,威压百官,怒声喝道。
然而如今的这些士大夫,早已将这份初心抛诸脑后。
“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被你们断章取义,曲解为标榜门户、掩饰私欲的工具。”
圣贤留下的经世文章,被他们读成了禁锢思想的八股时文。
陈望的声音冷冽如刀,目光如实质般扫过群臣。
“你们心中,何曾有过天下苍生?何曾有过社稷安危?”
“自始至终,你们只在乎一家一姓的富贵荣华,将黎民百姓的疾苦全然置之度外。
陈望压抑着满腔的怒火,声音斩钉截铁。
“试问孔孟之道,儒家经典,何曾教过这等自私自利之事?”
《尚书》有言“民惟邦本”,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更明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圣贤教诲,他们可曾记得分毫?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自述求学之艰,正是要读书人不忘寒窗之苦,心怀天下。
说到底,他们不过是借着圣贤书的名义,行利己之实。
“士人当以天下为己任,而非以天下奉己身。”
“你们将朝廷的优容当作理所当然,将百姓的供养视为天经地义。”
陈望冷笑着出声,压着一众文武百官垂首无言。
“你们这般行径,与蛀蚀梁柱的蠹虫何异?”
"。。。。。。"
陈望的声音冰冷,宛若九幽下的魔主。
“对得起太祖立国时对天下无数读书人的期许,对得起这泱泱华夏数千年的文明传承?”
陈望此刻已经走到了大殿的正中,丹陛的正下,背对着高居于皇座之上的隆武。
在最后看了一眼殿内的一众文武百官之后,陈望按刀转身,昂首直视着坐在上首的隆武帝,放下了按刀的手,而后双手抱拳,沉声道。
“陛下。。。。。。”
陈望的声音沉稳有力。
“臣以为,如今天下疲惫至此,国家昏暗如今,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财政之困顿。”
“而财政之困顿,便是因为吏治糜烂,官场腐败,昔日旧法早已不适用于现今之世。”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陈望停顿了一下,身形再躬,?然正声道。
“然如今国势危殆,已至沉疴难起……”
“若要重振朝纲,恢复国家,非彻底革除这等积弊不可。”
陈望深吸了一口气,背对着殿内噤若寒蝉的群臣,目光如炬的直视着高踞龙椅的隆武帝,声音响彻整个奉天殿。
“臣,请变法!"
殿内一片死寂,雕梁画栋的殿宇映着晨曦,将文武百官苍白的脸色照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