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重生寒门学子免费阅读 > 第84章 御书房问策开源之论(第1页)

第84章 御书房问策开源之论(第1页)

辰时的宫墙浸在秋雾里,琉璃瓦泛着湿冷的青光。

凌夜一身青缎儒袍,由内侍引着穿过重重朱门,步履沉稳。

御书房门前,两名带刀侍卫验过腰牌,低声道:“陛下己候多时。”

“候多时?”凌夜眉梢微动。

“看来昨日那番‘经济制衡’之论,果真挠中了陛下的痒处。”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御书房内龙涎香袅袅,赵崇正伏案批红,闻声抬头,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倦色。

“赐座。”

他摆手免了虚礼,首截了当,“昨日卿言‘开源重于节流’,朕思之半夜。"

"如今北辽虎视,边军粮饷年年告急,加赋则民怨沸腾,节流又恐伤国本——卿所谓‘开源’,如何开?”

凌夜并未立即回答,目光扫过御案上摊开的《漕运纪要》与几本边关急报。

“陛下愁的不仅是钱,更是钱如何变成刀兵、粮草、民心。”

他微微倾身:“臣敢问陛下,如今国库岁入,几何来自田赋?几何来自商税?”

赵崇蹙眉:“田赋占七成,商税不过二成余。”

“这便是症结所在。”

凌夜声调清朗,“田赋有上限,良田沃土就这些,纵使亩产倍增,亦难抵军费暴涨。而商税——”

他指尖轻叩檀木案面,“如瀚海无涯。”

赵崇冷笑:“商人重利轻义,纵有厚利,亦不过肥私囊、奢靡享乐,于国何益?”

“陛下可知江南织造一坊,岁织锦缎千匹,若外销南洋,利翻三倍?”

凌夜不疾不徐,“若朝廷设‘海关’统管抽分,再以官船护航商队,岁入可增百万两。此利不取自民,而取自海波。”

“官船护航?”赵崇眸光一凝,“如今市舶司岁入百万己属不易,卿言翻倍,岂非空谈?”

凌夜自袖中取出一卷绢图展开——竟是昨夜彻夜绘制的《海上丝路货流简析》。

“陛下请看,南洋香料至大靖价翻十倍,西洋琉璃、东瀛白银更甚。然商船屡遭海盗劫掠,十船仅六七归。"

"若朝廷组建水师护航,抽三成利为税,商贾必趋之若鹜!”

他指尖点向图中几处节点,“广州、明州、泉州三港若设海关,严查走私、统一定价,岁入三百万两并非虚妄。”

赵崇凝视绢图,呼吸渐重。

忽而门外传来细碎脚步声,一名小太监端药盏入内:“陛下,该进参汤了。”

凌夜余光瞥见那太监袖口一道金线绣纹——“二皇子府上的人……”

他心念电转,“前日拒了二皇子召见,今日便来窥探。果然沉不住气了。”

赵崇似未察觉,只挥手令太监退下,忽问:“卿言商税可增,然士林常斥‘与民争利’,卿如何应对?”

“与民争利?”凌夜轻笑,“若商税充盈国库,减的便是田赋。究竟是与民争利,还是与豪强争利?”

他声调陡然转冷,“江南盐商岁入百万两,纳税不过十之一二;海外巨贾坐拥金山,却借藩国名义避税——"

"陛下,这‘民’,究竟是耕织百姓,还是蛀国硕鼠?”

赵崇指节骤然收紧,案上茶盏微震。

凌夜趁势再进:“臣在临安创‘苏杭记’,三月获利十万两,纳税一万。若天下商贾皆按此例,何愁边军无饷?”

他躬身一礼,“开源非与民争利,而是刮骨疗毒,割除腐肉以养新肌!”

窗外忽起风声,卷着落叶拍打窗棂。

赵崇沉默良久,缓缓道:“朕记得,卿乃科举出身,何以通商贾之术?”

凌夜抬头,目光如炬:“臣读圣贤书,更读天下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