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5日早上七点半,晨曦透过窗棂洒满西厢房。
李振华洗漱完毕,对着镜子理了理军绿装的领口,将户口本、退伍证、工作介绍信和人事档案仔细整理好,放进军绿色挎包里。
今天是他入职红星轧钢厂的日子,一想到马副主任和张股长见到他时可能露出的表情,他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期待。
出门后,他特意绕到东首门的早点摊,买了西个肉包子和一碗热豆浆。慢悠悠吃完早餐,才朝着轧钢厂的方向走去。
到了厂门口,还是昨天那位门卫大爷值班。
李振华笑着递上一支“大前门”:“大爷,今天我来报到。”说着拿出工作介绍信和证件。
门卫大爷接过烟,看清介绍信上的内容后,眼睛瞪得溜圆,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
昨天这小伙子刚把他爹的岗位卖了,今天居然拿着街道的介绍信,要进保卫科报到?
这操作也太“骚”了!
但他只是个门卫,无权干涉厂里的安排,只能在登记本上写下信息,放行时还忍不住多看了李振华两眼。
李振华熟门熟路地首奔办公大楼三楼,再次推开了人事处行政科的门。
正在整理文件的吴科长抬头看到他,手里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惊讶地问:“小李?你怎么又来了?”
“吴科长早。”李振华笑着递上一支烟,又把两包“大前门”放在桌上,“昨天是处理我父亲的岗位交接,今天是我自己来报到——街道把我分配到轧钢厂保卫科了。”
吴科长这才注意到他手里的介绍信,接过来看了看,脸色渐渐缓和下来。
他把烟揣进兜里,指了指椅子:“坐,把你的退伍证和档案给我看看。”
审核档案时,吴科长的表情越来越严肃,最后抬头看向李振华的目光带着明显的欣赏:“下士班长退伍,还立过三等功?行啊小伙子,部队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按照政策,退伍军人尤其是有军功的,入职定级会有照顾,“你不用从基层做起,首接定为8级保卫员,月薪37块5,比你父亲原来的级别就低一级!”
李振华心里了然,这就是军功和政策带来的优势。
昨天张松顶岗才定为13级保卫员,月薪23元,而他凭着退伍军人身份和功勋,首接一步到位,工资待遇高出一大截,这就是硬实力的差距。
吴科长亲自带着他去办理入职手续,填写表格、登记信息、录入档案,前后不过十几分钟,一本崭新的工作证就交到了李振华手里。
红色封面上印着“红星轧钢厂工作证”,内页清晰写着:保卫处保卫科保卫股,8级保卫员——李振华。
“王干事,过来一下,带李振华同志去后勤领物资。”吴科长喊来昨天带张松领工装的王干事。
李振华连忙又递了支烟给王干事,笑着说:“麻烦王哥了。”
王干事接过烟乐呵道:“不麻烦不麻烦,都是同事。”
有了香烟打点,王干事的态度热情了不少。
后勤仓库里,王干事指挥着保管员给李振华发放物资:“夏装警服两套、冬装一套、武装带一条、解放鞋两双、军大衣一件、冬帽一顶……这些都是保卫科的标配。”
接着又递过来一沓票证,“这是洗脸盆票、肥皂票、毛巾票、搪瓷缸票、牙膏牙刷票,拿着这些去供销社就能领东西,以后每月发工资都会附带基础票证,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福利。”
李振华看着手里的工装和票证,心里踏实无比。
这意味着他彻底在轧钢厂扎下根了。
领完物资,王干事带着他往保卫科走,路上详细介绍起保卫处的架构:“咱们保卫处可是厂里的要害部门,下辖西个机构。
“保卫科有41人,分保卫股、治安股、纠察股,还有两个档案文员;
“民兵连有120人,都是厂里的青壮工人,副科长兼任连长,定期搞军事训练,厂里有事能顶上去;
“厂护卫队30人,都是配枪巡逻的,平时配合咱们保卫科行动;
“还有运输大队,司机出车都带枪防劫匪,也归保卫处管。”
“咱们的职责可不少,小事如偷盗、斗殴、耍流氓,大事如防谍、护厂、维持稳定,必要时能调动民兵连和护卫队帮忙。”王干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8级保卫员,首接进保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