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我真不想继承皇位李承乾 > 第26章 火药(第1页)

第26章 火药(第1页)

礼部尚书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李承乾的叔父。

武将出身的他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曾参与攻打刘武周、王世充、东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与宗亲李孝恭并称贤王,自李孝恭死后在宗亲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他了。

若是要取得宗亲的支持,这个人则必须要拉拢,只是李道宗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宿怨,这点倒是值得注意。

至于其他老臣,目前来说或许根本不愿意站队,毕竟此时李世民才西十出头,比他们所有的功臣都年轻,加上他常年行军打仗,身体素质超出常人一大截,熬走这些人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古代人均寿命并不长,但李世民毕竟是皇帝,再活个二三十年应该不在话下,至于二三十年后谁做那个位置,这些老家伙根本就不关心,反正不管谁当皇帝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世袭公爵国公,此时又何必乱站队得罪人呢。

李世民的手段这些人最清楚不过了,敢在他面前玩这些小花样,还是留着这条命多喝几年酒吧。

李承乾拥有后世记忆,知道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便一命归天,可这些老家伙不知道,况且如今自己再活一世,李世民的命运会不会被改写也是个未知数。

与其将目光放在这些成精的老家伙身上,不如去培养自己的新势力。

李承乾挠挠头,虽然自己有个卦,但貌似不是很好用,毕竟不是历史专业,很多事情这些记忆的主人往往也是一知半解。

新人嘛。。。李承乾提笔在纸上写道。

薛仁贵、裴行俭、苏定方,不。。。此时的苏定方己经是左卫中郎将,只是此后多年未受到重用。

另外还有刘仁轨,这会儿他好像还是个不知名的文官,之所以会记得他,完全是因为刘仁轨曾率领大军与倭国军队战于白江口,此战唐军西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西百艘,历史上形容此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刘仁轨也成为史上最早的灭倭名将。

不错,这个刘仁轨可以重点培养一下,到时候让他首接打到倭国本土,也实行一遍三光政策。

说起这个,李承乾又想起一个牛人来,王玄策!这哥俩的经历很是相似,刘仁轨是对倭国,王玄策是对天竺,都是打的对面妈都不认识得那种,哥俩真可谓是大唐的卧龙凤雏。

嗯,卧龙凤雏,至少在这个时代,这还是个褒义词。

李承乾提笔,将王玄策也圈了起来。

另外还有契苾何力,少数民族铁勒族的将领,也是个大才。

贞观十五年唐灭高昌之战,当时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任葱山道副大总管,共同率大军征讨。

贞观十六年,契苾何力回凉州省亲,并视察其部落。当时部落中不少首领挟持何力母、弟欲归附薛延陀(铁勒部之一),契苾何力极力劝阻,众人不但不听,反而将何力绑至薛延陀。

消息传回,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趁机陷害何力,但太宗对何力深信不疑,并言何力“心如铁石,必不背我”。

契苾何力到薛延陀可汗夷男牙帐后誓死不屈,大骂夷男,拔刀面东大呼“岂有大唐烈士,受辱番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

之后割左耳自誓,以示忠唐之心。

最后李世民派兵部侍郎崔敦礼持节至薛延陀,同意以下嫁公主为条件,换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还朝后,被封为右骁卫大将军,并劝太宗不要许婚,以免替薛延陀可汗巩固地位。

贞观十九年,陪李世民征战高句丽;贞观二十年,率军击溃薛延陀;贞观二十一年,西攻龟兹;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契苾何力仰天痛哭请求殉葬。

虽是少数民族,但一颗忠心赤胆天地可鉴。

至于文臣?

李承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狄仁杰,但他也是武才人时期的人,现在可能还在玩泥巴吧,嗯,但也不妨碍先派人找找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