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整个阅兵场全都是“诛董卓,兴汉室”的呼喊声,将士们的气势高涨!孟德、张邈首倡义兵,并发出公告宣布陈留要讨伐董卓。自古以来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只需要一个导火索,瞬间就能够引爆整个局势!孟德、张邈的起兵就起了这样的作用,一时之间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响应,各地纷纷兴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潮。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桥瑁这时担任东郡太守,属于兖州地区,因此很快就听到了孟德起兵的消息。桥瑁心想这时候再起兵己经居于人后了,必须整出点不一样的来,必须让各地豪强、世家以及普通老百姓都兴奋起来!桥瑁擅长文字,各种公文书信是信笔拈来,干脆发挥自己这个特长算了,于是一封朝廷三公的书信横空出世“(汉少帝)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桥瑁想的是要借用汉少帝的名义,让讨伐董卓之事更正当。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封伪造的信件,首接让董卓下定了决心必须铲除掉刘辩。
凡事有了一二之后,响应的人就多了。袁绍等人随后也纷纷兴义兵讨伐董卓,并且很快形成了联盟。袁绍虽然是婢生子,但毕竟是汝南袁家出身,在这义兵之中的声望最高。公元190年3月,各地义兵共同推举袁绍为讨董联盟的盟军首领。
3月6日董卓得知消息之后大怒,命令李儒请汉少帝刘辩喝毒酒。李儒对刘辩说道:“快快喝了这壶酒吧,从此之后你的身体就不会再有病痛了!”刘辩知道是毒酒,大声呼喊:“我没病!不要给我喝!”李儒将酒壶放到刘辩身前,守在门口看着刘辩。刘辩明白自己这是不喝不行了,一时之间悲从中来,一边喝着毒酒,一边悲吟:“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刘辩声音哀伤,旁边的宫人听了之后都忍不住流泪,他只是个孩子,只有十五岁。这时候宫人们一定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在帝王之家,有时候也是一种悲哀啊!
刘辩死的很是悲惨,联军这边却还在为首领对外宣称什么名号而犯愁。袁绍最终决定作为盟军首领对外宣称自己为车骑将军,仅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一开始,袁绍本人刚刚知道自己只能暂领车骑将军后,很是不满:“凭借我的才能,当个大将军又何妨!”还好袁绍手下之人及时的安慰到:“将军首接当大将军也是无妨,但是之后立了大功,岂不是封无可封,那样也不是好事!不过大将军早晚必是将军的囊中之物!”袁绍听了之后,呵呵大笑,重赏安慰之人!盟军确定首领为车骑将军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车骑将军还掌管着京城的兵权,这样能够师出有名!
这些义军都是要讨伐董卓,但是有几个人是真正的想要讨伐董卓?有几个人是想要占个大义的名号替自己谋取利益?人人心思各有不同,因此虽然名义上是盟军,实际上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联盟!自古以来人心就是最复杂的,乱世之中人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