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正榜上,写的是前六名。
每写完一个名字,大家心里都紧张一分。
“月月也中了。”侯静高兴地拍了谢书瑾一下。
谢书瑾疑惑挑眉,“你什么时候和她也这么熟了?”
侯静有些尴尬地说道:“她人其实还不错。”
谢书瑾垂眸说道:“她那边水太深,你别沾的好。”
“这话,你得劝青禾,她和谁都掏心掏肺的。咦——”侯静眼望着龙虎榜突然说道,“奇怪,为什么单第一名不写了?”
大家都望了过去,果然填榜官临写到榜首时,突然收了东西,又回了贡院去了。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在那空缺的榜首位置,顿时,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榜首另有隐情?”人群中一个书生皱着眉头,满脸狐疑地说道。
“说不定是填榜官疏忽了,可这也太不应该了,贡院行事向来严谨啊。”旁边一位身着长衫的书生摸着下巴分析道。
“会不会是榜首之人犯了什么忌讳,不能公布名字?”一个大胆的猜测从角落里传来,引得周围人一阵侧目。
侯静扯了扯谢书瑾的衣袖,低声问道:“你说,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谢书瑾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笑着说道:“没事,青禾稳了,你瞧瞧这种时候,他们还能找到人填上这块留白吗?”
侯静转眸一想,确实呢。能坐得住那个置的就那么几个,从后往前写的,能坐住那个位置的如今就只剩下元青禾了。
侯静向来鬼点子多,她小声和旁边的玉兆说了什么。
玉兆点头。
没一会儿,人群中有就人大声说道:“我听闻,此次乡试有几位权贵人家的子弟参与,莫不是这榜首之位牵扯到了权贵之争,填榜官不敢轻易下笔?”
此言一出,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立即就有人将这话接上了,“是杨、林那两位吗?”
立即有人不服地说道:“我呸,那姓林考到一半就叫人抬出来了,敢写他名字,还有没有王法。”
一个莽壮的书生不服地说道:“姓杨的也不行吧,他家都是武将,比武我认输。比文,他还真不够看。”
旁边老书生,满脸担忧地说:“那这样一来,这科考的结果还能公平公正吗?”
“谁知道呢,官场黑暗,咱们这些寒门学子哪有机会上榜。”一位落榜生不服说着。
贡院外面议论纷纷,顿时有越吵越烈的趋势。
只见贡院的大门再次打开,一位身着官服、神情严肃的官员快步走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各位学子稍安勿躁,榜首之名并非遗漏,没墨了,稍后公布,请大家耐心等候。”
官员的话虽然暂时平息了众人的议论,但大家心中的疑惑却并未消散,看榜的人久久不散。
侯静的小院里,元青禾等了许久,也没人来送信。
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紧张得手心冒汗。
“卿卿,我是不是没考上。算着时辰,榜应该出完了。”
陆卿卿握着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没事的,你尽力即可,他们若敢做手脚,定要闹他个天翻地覆!”
“卿卿,你别乱来,我不想你有危险。不行我再考就是了,就是要再等三年。”元青禾说着,心中却很是不服。难道平头百姓出生就要白受这些委屈吗?
“没事的。”陆卿卿怕她担心,轻声和她说道,“平头百姓确实会被欺负,所以才要一步步往上走,先生教我,既然要走这一步了,什么关系都要用上,这两年我去京城也不是白待的,你可还记得顾先生送我的玉佩?”
元青禾脑子好,自然记得,她家顾先生大方得很,第一次见陆卿卿就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钱的祖传玉佩送给了她。
顾雅正送祖传玉佩是因为她瞧第一眼就喜欢陆卿卿,加上她穷得没像样东西可以送了。
却不想陆卿卿在京城里走动时,有人认出她身上挂的这块玉佩,顾家是书香世家,虽是一朝倾覆,但顾父的好友、学生却没死绝。
许多人请她到府上做客,明里暗里问顾雅正的情况。
墨先生听说这事,微笑说道:“顾伯伯品性高洁,这才会得罪人,遭了难,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许多人默默念着顾家人。这些人明面人或许不会做什么,暗里许会帮忙推一把。”
陆卿卿起先还不信,官场里还有好心人,却没想隔年元青禾的文章就被选进京里,到处传扬。
当时顾先生还疑惑,墨先生却断言是顾先生家的旧友所为。顾父当年桃李满天下,朝廷里许多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