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危害是什么 > 第47章 我还在路上并不孤单(第1页)

第47章 我还在路上并不孤单(第1页)

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个沉默的朋友跟着我。风穿过路旁的竹林,沙沙地唱着歌。远处的村庄升起了炊烟,有几声狗吠传来,汪汪地,像在和我打招呼。

路边的蒲公英被风吹散,白色的小伞跟着我跑了好远。我走,它们也走,像一群调皮的小伞兵。脚下的石子路凹凸不平,却很温柔,每一步都像在和大地说悄悄话。

草丛里有蟋蟀在弹琴,嘀嘀嗒嗒,好像在为我伴奏。天上的云慢慢地飘,一会儿变成小羊,一会儿变成棉花糖,陪着我一起走。我摘下一片枫叶,它红红的,像一颗小小的心,握在手里暖暖的。

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影子陪着我,风陪着我,蒲公英陪着我,连天上的云和路边的小草都在陪着我。这条路很长,但有这么多朋友跟着,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单。空气里有泥土和青草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像妈妈刚洗过的衣服。

前面的路还在延伸,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子汽水的颜色。我的影子还是那么长,风还是唱着歌,好像在说:“别着急,我们陪你一起走。”是啊,我还在路上,但我并不孤单。

走着走着,我看到路边有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在水草间穿梭,像是在玩捉迷藏。水面上倒映着天空的橘色,美得像一幅画。我蹲下来,伸手摸了摸水,凉凉的,很舒服。突然,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进水里,溅起了小小的水花,把小鱼都吓跑了。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小小的池塘也充满了生机。

继续往前走,我听到了一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孩子在田野里追逐着蝴蝶,他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我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加快了脚步,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路灯亮了起来,把路照得暖暖的。月台的风卷着落叶掠过行李箱,那处磨破的边角贴着张泛黄的贴纸,是十岁那年和爸爸去海边捡的贝壳图案。妈妈在灯下缝补的袖口还带着棉线的暖意,爸爸往我背包里塞的零钱被手帕裹得方方正正,我回头时,他们的影子在路灯下叠成小小的一团,像株守着门的老槐树。

火车穿过隧道时,手机震了震,是朋友发来的消息:“到了记得报平安,我给你留了去年秋天的桂花糖。”窗外的田野从浓绿褪成浅黄,我翻开随身的笔记本,夹着的银杏叶是去年和妹妹在村口那棵老银杏树下捡的,她非要把最黄的那片给我,说“姐姐带着它,就像我陪着你”。

行李箱最底层压着本旧相册,第一页是我刚学会走路时,爸爸扶着我的手,妈妈举着相机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最后一页是上个月离家前,我们仨挤在沙发上拍的合照,我的头靠着妈妈的肩,爸爸的手搭在我膝盖上,阳光透过窗棂,在我们身上织成金色的网。

此刻我站在家门口,钥匙插进锁孔时,门“咔嗒”一声开了,妈妈端着碗热汤从厨房探出头:“回来啦?汤刚炖好,你爸说你最爱喝的莲藕排骨汤。”爸爸系着围裙从她身后走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快去洗手,马上开饭!”

屋里的灯光暖融融的,饭菜的香气混着洗衣机转动的嗡鸣,爸爸的咳嗽声、妈妈的唠叨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邻居打招呼的声音,像一首最熟悉的歌。推开木门时,檐角的风铃总在暮色里轻响。厨房飘来的甜香裹着水汽漫过门槛,母亲正弯腰从蒸锅里取出红糖发糕,瓷盘边缘凝着细密的水珠。"灶上温着莲子羹。"她头也不抬地说,木铲在铁锅里翻涌出焦糖色的糖浆。

父亲坐在藤椅上补毛衣,老花镜滑到鼻尖,银线在竹针间簌簌游走。案头的粗陶碗里,陈皮与枸杞在热水中舒展,袅袅白雾模糊了墙上泛黄的全家福。我总疑心那相框里的人会忽然动起来——穿碎花裙的小女孩正踮脚去够橱柜上的糖罐,年轻的母亲举着锅铲追赶,父亲则含笑将毛线团滚到她脚边。

衣柜第三层的樟木箱中锁着春天。母亲织了一半的羊毛袜躺在旧围巾上,樟脑丸的气息里混着晒干的茉莉香。去年深秋落的银杏叶被压在《唐诗三百首》里,叶脉间还留着阳光的纹路。每当夜雨敲打窗棂,这些琐碎的温暖便从记忆深处漫上来,在心底长成常青藤,缠绕着那些永不褪色的晨昏。

吱呀。

我回头时,廊下的灯笼正轻轻晃,光落在母亲的蓝布围裙上,沾着点厨房的油烟气。她手里端着白瓷碗,碗沿凝着细密的水珠,是刚从灶上端下来的排骨汤,热气裹着姜香漫过来,和玉兰的甜混在一起,像小时候她抱我去院子里看花开时,身上总有的那股暖烘烘的味道。

“汤在灶上温了第三遍,就等你回来。”她把碗递过来,指尖蹭过我的手背,带着常年择菜、洗碗留下的薄茧,却比碗底的温度更烫些。碗里的排骨炖得酥烂,筷子一挑就脱了骨,汤面上浮着层金黄的油花,是她总说“要多熬半个时辰才出味”的老规矩。

忽然想起今早出门时,奶奶坐在堂屋的竹椅上剥毛豆,阳光从窗棂漏下来,照见她鬓角的白霜。灶上的粥锅“咕嘟”响,她抬头喊:“粥给你温在锅里,碗边给你留了糖桂花。”后来我果然在灶台上看见那只青花碗,糖桂花结了层薄皮,碗沿还沾着半圈浅浅的牙印——是小时候我总爱抱着碗边啃留下的。

门轴又“吱呀”响了声,母亲正弯腰擦回廊的石板,玉兰花瓣落了她一肩,她也不拂,只笑着说:“这树一年比一年开得密,你爸年轻时栽的,如今倒成了咱们家的钟,花开了就知道春深了。”

晚风又吹过来,带着汤的热气、花的香,还有母亲围裙上洗不掉的油烟味。原来永恒从不是什么惊涛骇浪,就是灶上永远温着的汤,是门轴转了十年仍熟悉的声响,是她鬓角的白霜和我碗边的牙印,在岁月里慢慢叠成的、摸得着的温度。

暮春的风总带着些微醺的暖意,卷起廊下的玉兰花瓣。那花瓣白得像月光凝成的纸,一片叠着一片,悄无声息地铺满青灰色的石板路。她总在这个时候提着竹篮来,手里握着块半湿的抹布,一下一下,细细擦拭着被晨露打湿的石板。

指尖抚过冰凉的石面,陈年的裂纹里还嵌着去年的花痕。她擦得很慢,像在临摹一幅早己熟悉的画。风又起时,新的花瓣便簌簌落下来,有的粘在她挽起的袖口上,有的落在刚擦净的石板中央,像她年轻时不慎打翻的胭脂盒,晕开一小团温柔的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