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琢的嘴唇蠕动了一下,曳影剑归鞘的同时,他已经本能地将手掌贴在了应龙覆盖着冷硬鳞片的脑袋一侧。
应龙没有躲,甚至还将脑袋往前拱了拱,用一种近乎慈爱的眼神凝视着他。
秦老家主就回时常用这样的眼神,注视自己最小的弟子。
“应龙?”秦琢小心翼翼地低声叫道。
应龙的尾巴像是离开水的鱼一样,在地上拍了拍,挟山超海的伟力作用在这普通的沙石地面上,一不小心就拍出了许多裂缝。
龙的面部很难做出太大表情,但秦琢能感觉到,祂好像对这个称呼不太满意,目光中还糅杂着几分困惑。
于是,秦琢思考片刻,轻轻抚摸着龙脑袋,换了一个叫法。
“庚……庚辰?”
应龙缓缓眨了一下眼睛,似乎是终于满意了,眸中浮现出笑意,随后祂低下头,用嘴尖贴住了秦琢的额头。
秦琢只感觉眉心一凉,旋即失去了意识。
身体瘫软,意识一同陷入深海。
…………………………
秦王政八年冬,方才掌权不久的秦王得到了一卷玉书。
玉书无字,但玉是上好的玉,雕工粗犷而不失华美,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秦王问左右,左右称之为昆山之玉,年轻的嬴政把玩良久,毫不掩饰对这卷玉书的喜爱。
然而开始亲政的秦王有太多的政务要忙了,很快将玉书撂在一边,渐渐的,也就将其遗忘了。
但掌权者的喜好总是会被无数人揣摩。
不到两年,韩国人郑国利用为秦国修建渠道来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力伐韩。事发后,秦宗室贵族认为所有客卿都是间谍,要求全部加以驱逐。
秦王遂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写了一封奏书,提出应该广泛吸收人才,更好地来为秦国效力,不可将六国客卿全部赶出。
这就是名垂千古的《谏逐客书》。
其中写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看到“昆山之玉”一词时,秦王回忆了一会儿,总算想起了那卷被他随手放在一旁的无字玉书。
秦王收回成命,并恢复李斯的官职,随后把这卷玉书扔进了仓库里。
等嬴政再次看到此物,已经是十年之后,天下一统之时了。
那天夜里,嬴政怀着对未来大秦与天下要走的道路的思索睡去,又在一声声稚嫩的呼唤中恢复了意识。
他看到有个三尺多高的小娃娃悄无声息地趴在了床头,睁着一双水润的黑眸,好奇地打量着他。
嬴政应该警惕的,起码也要叫人进来,但他没有。
他应当是累昏了头,能潜入秦王寝宫的会是个普通小孩吗,竟然还问那小娃娃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会在这里?”
小童懵了一下,脸上显出惊讶之色:“你……你竟然能看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