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B级权限后,林凡如同饥饿的旅人扑向了盛宴。他几乎将所有休息时间都泡在了基地的战术资料库和电子阅览室里。
2000年的军事科技与他前世相比,存在巨大的代差。但他寻找的并非具体的武器图纸,而是这个时代技术条件下,可以被理解、接受并实现的战术理念和系统优化思路。
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现有的知识体系,同时大脑飞速运转,将前世的经验拆解、转化、降维,融入到对当前战术的理解中。他重点关注单兵装备系统、CQB战术协同、小队级情报支援等方面,这些都是能够立竿见影提升小队战斗力的领域。
同时,“黑豹”教官为他和小队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也全面升级。训练重点从基础科目转向了更高强度的实战化模拟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
其中最核心的,是基地刚刚配备不久的一套初级战术模拟系统。虽然远不如后世的虚拟现实战场,但在这个时代己是顶尖科技。它可以模拟多种地形、天气和敌情,提供高度逼真的实战体验。
第一次进入模拟舱,面对屏幕上生成的复杂城市巷战环境,赵猛、孙小海等人都显得有些紧张和不适。唯有林凡,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故乡。
“A组占领制高点,建立狙击和观测点;B组随我正面佯动吸引火力;C组从下水系统迂回至敌后方……”林凡的声音通过通讯器清晰传来,没有丝毫犹豫,仿佛早己洞悉全局。
模拟战斗开始。敌方AI依托复杂地形顽强抵抗,火力凶猛。赵猛率领的B组一度被压制得抬不起头。
“郭宇,11点钟方向,二楼窗口,敌方机枪手,压制!”
“王雷,右侧路口预置炸药,听我命令引爆!”
“孙小海,尝试切入对方通讯频道,制造杂音干扰!”
林凡的命令一条接一条,精准而及时。他仿佛能透过模拟的墙壁,看到每一个敌人的位置和动向。小队在他的指挥下,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虽然偶有磕绊,但整体运转越来越流畅。
在一次突击中,孙小海按照常规战术投掷烟雾弹,但风向突变,烟雾反而遮蔽了己方视线。
“下次记住,投掷前先抓把土测试风向。”林凡的声音依旧冷静,同时迅速调整战术,“B组向左翼移动,火力覆盖C区,为C组创造机会!”
最终,他们以阵亡一人的代价,“全歼”了模拟敌军。
退出模拟舱,所有人都浑身湿透,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他们看着林凡,目光中充满了敬佩甚至是一丝狂热。这种在绝对劣势下反败为胜的经历,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对林凡的信赖。
“凡哥,你……你怎么好像什么都知道?”孙小海喘着气,忍不住再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林凡擦了把汗,看着围拢过来的队员,沉声道:“模拟毕竟是模拟,它有它的逻辑和规律。多观察,多思考,记住环境和敌人的行为模式。理论是骨架,但战场上的血肉,需要我们自己用勇气和智慧去填充。”
他没有藏私,开始系统地、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解一些经过他简化提炼的战术思想和战场生存技巧。队员们如饥似渴地听着,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向他们打开。
训练间隙,林凡伏案疾书。他没有绘制超越时代的武器蓝图,而是结合B级权限资料和自身经验,撰写了一份详尽的《关于当前单兵作战系统及小队战术协同的若干改进建议》。
报告中,他着重提出了:
1。单兵装备整合:建议优化携行具布局,增加模块化附件接口,便于快速取用装备和适应不同任务。
2。通讯升级:建议研发配备降噪耳机和喉麦的单兵通讯系统,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通讯质量与隐蔽性。
3。小队情报共享:提出简易的战术手语规范和目视信号系统,减少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沟通障碍。
4。基础射击理念微调:基于人体工学和实战反应,对现有持枪姿势和移动射击技巧提出了一些细微却关键的调整建议。
这些建议,每一条都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看似细微,却首指当前训练和装备体系中一些未被重视的痛点,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林凡将报告提交给了“黑豹”教官。
三天后,基地技术部门的几位专家和“猎鹰”大队长亲自来到了训练场,找到了正在带队进行体能训练的林凡。为首的一位老专家拿着那份报告,神情激动。
“林凡同志,这份报告……是你独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