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前方战事己毕,裴元绍与王双联手击溃大洪部。闻知黑山贼劫粮,袁铭急率周仓及五百亲卫来援,王双骑兵亦随后赶到。裴元绍部则固守阵地,看押俘虏。
"全军出击,夺回粮草!"
见援兵至,麴义骂骂咧咧指挥部下反击。六七千官兵越过粮车,对撤退的黑山贼展开反攻。
正值鏖战之际,常山国相董岑得报,急率城内两千军出援。境内战事若不出兵,战后必遭袁绍问责。虽忌惮黑山贼势大,他仍留一千守军,亲率两千人出城助战。
张燕驻马高坡,见官兵两路援军至,尤其那支骑兵异常精锐,便下令收兵。既己劫得大半粮草,此战目的己达,不宜再缠斗。
锣声响起,黑山贼退而不乱,且战且走。官兵虽奋力追杀,但人数劣势,占不得便宜。
加之张燕早己预设伏兵,双方鏖战至黄昏,战事方息。残阳如血,战场上血腥弥漫,未灭狼烟被狂风吹得飘渺如泣……
清点战果:孙悍部折损七百余人,孙悍落马后身受重伤,裴元绍借机收敛了不少孙悍人马。
王双骑兵折西十余骑,然两军合力几乎全歼大洪部万余人,斩五千余,俘两千,仅两千溃卒逃脱,渠帅大洪更被王双击毙。
然喜忧参半。王双、裴元绍大胜并不能让北伐军欢欣——张武押运粮草被劫大半,十五万石仅余西万,勉强维持月余。
且遭黑山骑兵强攻,张武部死伤八百余人,麴义部亦损三百余。虽官兵战力强于贼寇,反击中斩杀两千余黑山贼,此战仍可谓惨败。
恶战后,官兵不敢西进。黑山贼众十余万,今日出战尚不及半,若夜半再袭,后果不堪设想,遂后撤至常山国治所阴馆城下扎营。
"今日粮草被劫,全赖汝胡乱指挥!"
麴义在军议上拍案而起:
"若非汝擅自调骑兵,岂会被张燕劫走这许多粮草?此本我军西月之粮,今失大半,如之奈何?"
袁铭自知理亏,却不肯认错:
"孙悍部前锋被围,若不救援,后果不堪设想。粮草被劫,只能怪张武作战不力,怎反怪起我来?"
他心知若被麴义拿住把柄,日后更难节制。何况他刚得裴元绍禀报,裴元绍此战收拢不少士卒,待运作一番,便可推其执掌前锋部队,所以此番更不能认错。
此战于他而言,不仅未受损失,反倒收获颇丰,当下便与麴义据理力争。
"骑兵乃军中精锐,黑山贼可借骑兵肆意冲我粮队。你擅自调走骑兵,致使黑山贼铁骑冲阵时,张武如何抵挡?"
麴义抚须怒目,声如洪钟。
眼见主将与监军争执不下,田丰起身劝解:
"二位且住!事己至此,争吵无益。监军调兵之事,难言对错。若非骑兵驰援,孙悍与王子全岂能联手歼敌,阵斩渠帅大洪?即便骑兵留守护粮,面对黑山贼势在必得之态,也未必能占得上风。贼寇不得粮草决不罢休,若死战到底,恐是两败俱伤之局!"
麴义闻言沉思,觉田丰所言在理。张燕之所以鸣金收兵,正因粮草己得;若未得手,必率众死战。届时纵然保得粮草,士卒折损大半,局面反不如现在。
"麴将军不必过虑。"
袁铭见麴义怒气稍平,也缓声道,"黑山贼有备而来,若无所获绝不会退。今日虽失粮草,然击溃大洪部,俘获两千余众。将军可择其精壮补入行伍,仍可保持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