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铭误以为田畴有意推脱,急忙立誓道:
"董岑言常山粮仓仅余三万石,故只借得一万。吾不便强求,方来相求子泰先生。子泰先生尽管放心,我以叔父之名担保,所借粮草他日必当如数奉还。若先生不信,愿立字为凭!"
"哈哈……公子误会了。"
田畴举杯朗笑,"畴既己效忠,岂会在意这些许粮草?徐无山经营多年,仓中存粮十五万石,虽不敢说媲美郡国,却也颇有积蓄,借出半数绝无问题。"
袁铭闻言大喜,心中巨石落地。此番失粮皆因自己决策有失,如今得以弥补,既对三军有所交代,也可堵住麴义借题发挥之口。
"子泰先生高义,显瑜不言谢。此生必当厚报!待我重归邺城后,为先生请功授爵!"
田畴自然愿谋一官半职,却仍谦逊抱拳:"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况且徐无山能得数年太平,除却我之功在,袁州牧励精图治之功,亦不可没。献此粮草,本是分内之事。"
田畴举杯还礼,言辞恳切。
袁铭大喜过望,举杯相敬:"子泰先生高义。"
田畴微微颔首,继而道:"除献粮外尚有一事。山上三千精壮经数年操练,虽不及正规官军,却也颇具战力。其中多有愿从军建功立业者。既然畴己效忠公子,不若将他们一并带上。明日我便传令,有志者随军出征,无意者留守山寨,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袁铭再度起身致谢:"正当用人之际,先生真乃及时雨!此番恩德,不知何以为报!"
"然则有一事令畴忧心。"田畴抚须蹙眉。
"先生但说无妨。只要力所能及,显瑜定当竭力相助。"袁铭正色相询。
田畴娓娓道来:"此番我借粮助军,只怕黑山贼得知后大为恼怒,又见精壮离山,前来寻仇,届时山中老弱妇孺恐遭毒手。"
袁铭思忖片刻,问道:"若留一千精壮守山,可抵御黑山贼几时?"
"山寨工事完备,暗设陷阱无数,纵使万人来犯,亦能坚守半日!"田畴自信答道。
袁铭略作沉吟,己有对策:"既然如此,明日精壮从军后,我可调离千骑,会合先生两千人马,护送粮草首奔阴馆大营。同时传令常山国相董岑,若见烽火为号,即刻发兵来援,如此可保山寨无虞。"
说罢,袁铭继续补充道:
"此外,除让常山国同心协力之外,也仰仗我叔父。。。。。。"
。。。。。。
粮草被劫的急报与袁铭的文书快马送至邺城,袁绍阅毕勃然大怒,即刻召集文武幕僚议事。
"逆贼张燕,欺吾太甚!三番招降,充耳不闻。若安分守于太行倒也罢了,竟敢阴袭我军,借地势夺我粮草,杀我士卒!士可忍孰不可忍?若传扬出去,岂不为天下诸侯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