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三国开局截胡周仓 > 第51章 麴义之谋(第1页)

第51章 麴义之谋(第1页)

袁铭之所以对张辽如此挂心,是想效仿曹操招揽徐庶时的手段,先从张辽的家眷入手,寻找突破口。

但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失败案例在,具体计划他还在考虑。他虽然成功的希望渺茫,但他还是想要试一试。

"呵呵,下官昔日在司徒府上时,与张文远确曾有过数面之缘。因是同乡之谊,故而相识,但算不得深交。"王凌含笑答道。

首到此时,袁铭才想起与王凌饮酒畅谈大半宿,竟还未问及他的表字。

若要拉近关系,以字相称方显亲近,急忙起身致歉:"实在唐突,还未请教王县令表字?"

"劳公子垂询,下官字彦云。"王凌见袁铭如此礼遇,面露欣喜之色。

"原来是王彦云,失敬失敬!"

袁铭笑着再次致意,示意王凌在对面落座。闲谈数句后,他看似随意地问道:"这张文远在本县可还有家眷?"

王凌闻言一怔,心下暗忖:他打听这个作甚?莫非想通过张辽家人胁迫其来投?可张文远最重义气,此事恐怕难成。况且这显瑜公子眼下仅万余兵马,尚无立足之地,张辽又岂会舍吕布来投?

但这些话不便明说,只得含糊应道:"张文远在本地确还有家眷,不知公子有何打算?"

袁铭心念电转,如今八字还没一撇,若将招揽张辽意图暴露,成了还好,若不成反遭人耻笑。

他灵机一动,便扯了个谎:"临行前,邺城有位故人托付,说他与张文远幼时曾是玩伴,后来因战乱失散。听闻我此次征讨代郡途经雁门,特让我打听张文远家眷下落,略备薄礼,以表思念之情。"

王凌虽猜不透袁铭真实意图,但身为下属也不便多问,便据实相告:

"张文远在马邑尚有一位兄长、一个弟弟,不过多年前就己搬离县城,如今住在城西五十里外的白马亭。张家是当地大户,到亭上一问便知。"

既己探得张辽家眷下落,袁铭便不再多留。又闲谈片刻后,他起身告辞:"时辰不早,今日多有叨扰。"

随即,他带着亲卫返回军营,心中己开始盘算明日前往白马亭拜访张辽家人的事宜。

夜色深沉,袁铭走在回营的路上,抬头望见满天星斗,心中暗忖:若能得张辽这等良将,何愁不能立足天下?

白马亭距马邑县城约五十里之遥,因桓帝年间此地曾设皇家马场,尤以盛产神骏白马而闻名,故得此名。

汉制十里一亭,相当于后世的乡镇。以今人眼光观之,这白马亭便是白马镇。

张文远年少时便在马邑县城崭露头角,因其弓马娴熟、武艺超群,被选为郡吏,执掌地方治安,相当于后世的刑警队长。

当年丁原任并州刺史,在并州广募勇士,张辽率领数十同乡投效,被授予校尉之职,归吕布节制。

与张辽同为并州出身的吕布祖籍五原郡,年长六七岁,因武艺绝伦、骁勇善战,深得丁原赏识,收为义子,拜讨逆将军。

张辽自投军伊始便在其麾下效力,对吕布的武勇由衷敬佩,故而始终以吕布马首是瞻。

即便后来吕布受李肃赤兔马与重金诱惑,弑杀义父丁原转投董卓,张辽虽对主公所为心存不满,却始终未曾背弃。

无论吕布如何颠沛流离、狼狈不堪,张辽始终追随左右,尽心效力,不离不弃。至于他内心对吕布先后背叛两位义父的真实看法,便无人知晓了。

"吕布先杀丁原,后刺董卓,两位皆是他义父。张辽既是忠义之士,内心想必对吕布所为有所不满,或许有机会招揽至麾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