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铭沉吟片刻,缓缓道:"就说麴义在军中跋扈专权,而这次匈奴人截杀显奕的行为,也甚是可疑,或与麴义有关。但因一则未得实证,二则麴义此人常年与匈奴和公孙瓒交战,能力不俗,应行驱虎吞狼之策,为遏制麴义,望叔父予我支持。。"
田畴笔下如飞,忽然抬头笑道:"这一状告得妙,既不会让主公立即处置麴义,又能让袁绍予将军更大便利。"
"正是此意。"
袁铭满意地靠回榻上,"待这封信送到邺城,咱们就能安心地。。。养伤了。"
。。。。。。
两日后,袁铭、麴义,田丰三人书信依次送到邺城。当袁绍得知袁熙遇袭身亡的消息,突然眼前一黑,差点晕厥了过去。
次日,袁绍悲痛之色稍减,这才唤众文武来州牧府议事。
州牧府内,众人到齐后,见袁绍一脸消沉之色。
连忙一起劝道:"主公节哀!显奕公子不幸身亡,我等亦心痛不己,但眼下大业未成,还望主公先保重身体!"
袁绍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然后平复情绪,沉声道:
"显奕遇伏之事尔等都己知道,但具体细节可能知之不详。来人,将雁门传来的三份军报,都念给诸位听听。"
甲士先后展开三封书信,由郭图先后念出。
麴义的奏报是将自己的阴结匈奴的事隐去,只说匈奴猖獗,竟敢深入腹地伏击二公子,此乃对我河北的公然挑衅,他自请去攻打匈奴!
田丰的奏报则是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还分析了匈奴行事之反常,竟先后伏击袁铭和袁熙,恐是麴义为夺权自重而勾结外敌所为。"
袁铭的密奏则除了告状,便是讨要支持。
"麴义不忠不义,匈奴卑劣狡诈,我必杀之。"
袁绍听完,怒气冲冲喝了一声,随即对众人道:"诸位听完后,都以为如何?"
沮授率先出列:"元皓分析在理,匈奴行事有违常理,麴义确实嫌疑最大。然匈奴近来行事嚣张,屡次犯我,必须予以威慑。"
郭图也附和道:"麴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众人依次出言,对待麴义态度倒是高度一致。
袁绍点头,环顾众人后说道:
"那汝等认为该如何处置麴义。"
辛评拱手说道:
"在下认为,显瑜将军信中说的不错,北伐军己深入雁门,代郡之战在即。此时若处置麴义,恐显瑜将军难以掌控局面。不如暂且隐忍,暂时留着麴义听用,显瑜将军与元皓先生暗中制衡即可。"
袁绍不置可否,转而问道:"显瑜信中请求支持以制衡麴义,汝等以为应该如何?"
许攸率先跳出反对:"主公,显瑜将军年纪尚轻,资历不足。若授予太大权柄,恐难服众,至于制衡麴义,自有别的方法。"
袁尚虽有心为袁铭说话,但此时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说,于是插嘴道:
"父亲,还有一事最为关键,雁门大营两万精锐不可一日无主将,儿举荐。。。"
"且慢!"
袁谭抢着说道,"雁门北接匈奴,西临代郡,位置极为重要,主将人选应慎之又慎。。。"
"够了!"
袁绍怒拍案几,"显奕尸骨未寒,你等兄弟就急着争权夺利?!"
厅内顿时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