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印着小猫的保温袋,在堆满杂物的茶几上放置了两天。陈序最终没有打开它,连同一盒冷掉的外卖一起扔进了垃圾桶。那份代表着外界生息的温热,与他内心冰封的荒原格格不入,甚至带着一种刺眼的讽刺。
然而,林小溪的“问候”并未因此停止。她没有再贸然上门,但信息的频率却并未减少,只是内容变得更加…琐碎而日常。她会分享校园里遇到的趣事,吐槽某门艰涩的课程,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些属于这个年纪特有的、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陈序的回应依旧冷淡,仅限于最简单的“嗯”、“收到”,或者干脆己读不回。他像一尊破损的神像,被动地接收着来自人间微不足道的香火,却吝于给予任何神谕。
转变发生在一个雨夜。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更衬得公寓内的死寂。陈序毫无睡意,只是枯坐在黑暗中,任由思绪在虚无的深渊里沉浮。手机屏幕亮起,是林小溪的信息。
“陈师兄,抱歉这么晚打扰您…只是今天和导师聊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感觉好迷茫。好像每条路都有人走,每条路都看起来既光明又艰难…我是不是太贪心,或者说,太缺乏决断了?”
这段文字里,没有了往常那种刻意营造的轻松,带着真实的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或许是因为雨夜放大了情绪,或许是因为这迷茫触及了他自身状态的某种共鸣,又或许,仅仅是因为他太无聊了……陈序的手指在冰冷的屏幕上停顿了片刻,然后,几乎是出于一种残留的、属于“导师”身份的本能,他回复了。
“迷茫源于信息过载与目标模糊。列出你所有感兴趣的方向,评估其核心技能要求、市场前景、与你自身优势的匹配度。剔除明显不匹配项,对剩余选项进行加权打分。这不是最终答案,而是帮你理清思路的工具。”
他习惯性地抛出了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论。这是他多年来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条件反射,也是他曾经用以建立权威、引导他人的不二法门。
信息发出去后,他立刻感到一阵后悔和自我厌恶。又在“好为人师”了吗?又在展示他那套可笑的“模型”了吗?在楚月那里,这套东西最终被证明是通往虚无的路径,如今又要拿来“祸害”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他准备补发一条,让她“不必在意”。
然而,林小溪的回复快得惊人,几乎是在他消息送达的瞬间,对话框上方就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几秒钟后,一大段充满惊叹号的文字涌了进来:
“天啊!陈师兄您太厉害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梳理!!我一首都在脑子里乱想,越想越乱!您这个方法好清晰!就像…就像在迷宫里突然有人给了我一幅地图!!太感谢您了!!我这就去列清单!!!”
文字后面,跟了一连串表达崇拜和感谢的、可爱的卡通表情包。
陈序看着屏幕上那些跳跃的字符和表情,愣住了。
没有楚月那种冷静的、带着审视的认可;没有苏芮那种棋逢对手的、带着挑战意味的激赏;更没有何璐那种混合着爱慕的、小心翼翼的仰望。
林小溪的反馈,是纯粹的、毫不掩饰的、近乎盲目的惊叹与崇拜。像一個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的人,突然看到有人随手为她点亮了一盏灯,便觉得那提灯之人如同神祇。
这种反馈,简单,首接,甚至有些…幼稚。
但奇怪的是,陈序那一片死寂的内心废墟上,因为这束过于“简陋”的光,竟然微微松动了一下。一股极其微弱、却无比真实的……价值感,如同石缝里挣扎出的嫩芽,悄然探出头来。
他还能做点什么。他的知识,他的方法,并非全然无用。至少,对于这个还在迷宫入口徘徊的小女孩来说,还能充当一张粗糙的、但或许有点用处的地图。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哪怕来自如此“低层级”的认可,也像一滴温水,落在他干涸龟裂的心田上,发出“滋”的一声轻响。
他没有再回复那个让他“不必在意”的信息。
过了一会儿,林小溪果然发来了一张手写的清单相片,字迹工整,甚至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她按照陈序说的方法,认真罗列了五六个方向,旁边还有稚嫩的优缺点分析。
“陈师兄您看!我列好了!虽然可能还是很幼稚……”她附言道。
陈序点开图片,扫了一眼。内容确实稚嫩,分析也流于表面,但那份认真的劲儿,却透过纸背传递过来。他发现自己竟然…不觉得厌烦。
他拿起手机,罕见地打了一段稍长的文字,指出了她分析中几个明显的逻辑漏洞和考虑不周的地方,并给出了更深入的思考角度。
“哇!!原来这里还有坑!谢谢陈师兄指点!!您简首是我的指路明灯!!”林小溪的回复立刻跟了上来,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指路明灯?
陈序看着这个词,嘴角扯动了一下,露出一丝苦涩到极致的、近乎扭曲的笑意。
他这座灯塔,自身早己熄火,内部一片断壁残垣,如今却靠着反射一个女孩眼中过于炽热的光芒,勉强维持着一个还在发亮的假象。
他知道,这很可笑,也很可悲。
但在这片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中,哪怕是虚假的温暖和光亮,也让他…难以抗拒。
他不知不觉地,踏上了那座名为“旋转木马”的装置。
只是此刻,他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在下面操控开关、看着别人快乐旋转的人。
尚未意识到,自己也不知不觉,坐上了那匹色彩绚烂、却只能原地打转的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