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见她如此急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赶忙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并温和地安慰道:“吴姐,别急,有话慢慢说,我会尽力帮你的。”
吴红抬起头,泪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她哽咽着继续诉说孩子的病症和这些日子的艰辛。
原来,这个女子叫吴红,她的命运多舛,三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小男孩,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吴红在一家公司上班,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让孩子过上稍微好一点的生活,吴红每天除了工作,还要兼职做一些零活,累得筋疲力尽。母子俩的日子过得艰辛,好心人看着不忍,也曾想撮合她再找一个老公,帮着抚养孩子。可吴红心里始终放不下亡夫,对再婚之事犹豫不决,她害怕新的家庭无法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
可是,世事难料。在寻找新的伴侣过程中,吴红遭遇了种种困难。要么是对方嫌弃她有个“拖油瓶”,不愿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这让她感到无比失望和伤心;要不就是条件差,即便尝试交往了几个,最终也都因各种不合适而没有谈成。
再者,吴红的颜值不低,虽然比起李秋月和顾青青来,稍有不如,但那也是百里挑一的美女。因此,长相差或者条件不好的,她也看不上眼,她可不想将自己“降价处理”。她坚信,自己和孩子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前不久,六岁的孩子得了一种怪病,白天无精打采,总是想睡觉,怎么都坚持不住。而到了晚上,却是精神抖擞,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完全是阴阳颠倒。
这可把吴红折磨得够呛,晚上孩子不睡觉,她也睡不踏实,白天还要强撑着去上班。这一个多月来,她被弄得精疲力竭,人显得十分憔悴,眼窝深陷,脸色蜡黄。要是再这么拖下去,她预感到,自己非拖垮不可,那这个家就完了。
吴红为此感到焦虑万分,她尝试了各种方法,想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作息,但都无济于事。她甚至开始担心,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发展。
吴红带着孩子,没少看医生,可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他们既查不出来孩子的病因,也找不到可以治疗的方案。钱花了不少,可孩子的病毫无起色。吴红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她担心再这样下去,孩子的病情会继续恶化,而自己也将被拖垮。
经过多方打听,有人告诉她,说是孟夏的医术厉害,要不找孟夏看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吴红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于是,她来到了博爱公司,期待孟夏能够为她的孩子带来奇迹。
本来,给孩子治病这件事,虽然情况紧急,但若是拖个一两天也未必会出什么大问题。
然而,当他看到吴红那副憔悴不堪、几近崩溃的模样,内心实在不忍。
吴红的眼眶通红,双手不停地颤抖,整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助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压在她的肩上。
孟夏甚至能感受到她因长期心力交瘁而几乎被抽空的灵魂,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恐惧和无尽的担忧,每一次的颤抖都像是在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他深知,此刻的她,仅仅依靠言语的安慰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实际行动才能给予她一丝希望和力量。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帮助这个无助的母亲。
孟夏知道,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孩子受苦比她自己生病还要痛苦百倍。思虑再三,他最终还是拿起手机,给顾青青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他语气诚恳地解释说自己必须去救治一个危在旦夕的小男孩,恐怕不能如约去顾家陪顾老板喝酒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无法掩饰的焦急与责任感,让顾青青在电话那头也能感受到此事非同小可。
孟夏心中明白,这次的失约可能会让对方不满,但他更清楚生命的重量,医者的天职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赶去救治孩子。他急切地希望顾家能够理解他的处境,同时也暗暗期盼着能尽快处理好这边的事情,再想办法弥补对顾家的承诺。
顾老板素来了解孟夏的为人,知道他心地善良、医者仁心。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孟夏这个人啊,是真正的仁者医心,但凡有人求到他头上,那必定是十万火急的情况。”
此刻,他心想,在孟夏眼里,治病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有天大的事情也得往后放。于是,他对女儿顾青青说道:“你转告孟夏,让他安心去救人要紧。这酒我一个人喝也无妨,改日等他空闲了再陪我痛饮几杯也不迟。”
顾老板这番话既表达了对孟夏的理解,也展现了自己的大度。顾老板的宽容与支持,不仅让孟夏能够心无旁骛地去救治小男孩,也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份难能可贵的信任与支持。这份情谊,恰似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这个孩子的病症确实棘手,其他医生都束手无策,但在孟夏看来却不是什么难事。面对这种复杂的病情,孟夏内心泛起一丝挑战的兴奋,他心中暗道:“世间疾病千千万,虽有疑难杂症,但医者之心若坚,总能找到破解之法。”
他回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行医经历,每一次遇到看似无解的病例,最终都能在不懈努力下找到解决之道。
他仔细地为孩子把脉诊断后,胸有成竹地对吴红说道:“吴姐,你尽管放心,孩子的病虽然复杂,但并非无药可治。只要按照我的方法治疗,很快就能好转。”
孟夏的语气坚定而温和,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吴红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多日来积压在心头的重担似乎减轻了一些。
吴红听到这番话,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一丝久违的笑意。然而,笑容背后隐藏着的是她长久以来的焦虑与不安。
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颤抖地问道:“孟总,您说的是真的吗?孩子真的能治好?”
这一个多月来,她带着孩子西处求医,几乎跑遍了城里所有的医院。每一次满怀希望地走进诊室,却总是带着失望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