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淮海战役结束是什么时候 > 第106章 边境对峙红河尽头的僵局(第1页)

第106章 边境对峙红河尽头的僵局(第1页)

12月18日的晨雾里,第21师的追击纵队踩着法军的脚印,追到了湄公河支流的南岸。河对岸就是印度的阿萨姆邦,枯黄的芦苇荡里,法军溃兵的身影正踉跄着钻进英军的哨所——那些从泰国、柬埔寨一路奔逃的残部,像被驱赶的羊群,终于撞进了最后的避难所。

赵峰勒住马,望远镜里的景象让他眉头紧锁。英军的廓尔喀兵团己在北岸筑起临时防线,猩红色的军装在晨雾中格外刺眼,步枪上的刺刀斜指天空,形成一道冰冷的屏障。一个法军上校被英军士兵扶进哨所,临走前还回头望了一眼南岸,眼神里既有逃出生天的庆幸,又藏着战败者的屈辱。

“师长,追吗?”骑兵营的营长催马上前,马靴上的马刺闪着寒光,“再冲半小时,就能把他们全堵在河里!”

赵峰没说话,只是看着河面上漂浮的法军帽徽和弹药箱。过去三天,他们像猎犬一样咬住法军的尾巴:在湄南河三角洲歼灭了第4混成旅的残部,在豆蔻山脉追上了殖民地仆从军的溃兵,一路追到这印支边境,法军的尸体在公路旁堆成了矮墙,血腥味连雨水都冲不散。可现在,河对岸的英军成了横亘的巨石。

“先停下。”赵峰抬手示意,“派通信兵去交涉,让英军交出法军俘虏。”

通信兵乘着竹筏渡到北岸,刚靠近哨所就被英军的刺刀逼住。一个戴红头巾的廓尔喀士兵用生硬的英语吼道:“退后!这是大英帝国的领土!”通信兵掏出公文,却被对方一把打落在地,靴底狠狠碾过纸页上的印章。

消息传回南岸,士兵们炸开了锅。第51师的新兵阿颂攥紧了步枪,他的哥哥就是被刚才逃进哨所的法军少尉枪杀的,此刻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英国人凭什么护着他们?让我带一个班过去,把那些混蛋拖出来!”

赵峰按住他的肩膀,指腹触到少年军装下的弹痕——那是在北榄府攻坚战中留下的。“没命令,谁也不准开枪。”他的声音沉得像河底的石头,“让炮兵连在南岸架炮,机枪营沿河岸展开,但没有我的命令,一颗子弹也不准打过去。”

正午时分,北岸的英军开始加固防线。卡车运来沙袋和铁丝网,工兵在河底埋下铁桩,甚至有几辆装甲车轰鸣着开到岸边,炮口隐隐指向南岸。一个英军少校站在哨所前,举着望远镜观察南岸的部署,军帽下的眼神像在掂量对手的分量。

南岸的气氛也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第21师的士兵趴在芦苇丛里,手指扣在扳机上,呼吸压得又轻又匀。。

“报告!英军回话了!”通信兵冲进帐篷,手里的电报纸被风刮得哗哗响,“他们说法军是‘受保护的难民’,拒绝引渡,还让我们‘立刻离开边境线’!”

“难民?”赵峰猛地拍案,桌上的茶杯震倒,茶水在地图上洇开,像一滩正在蔓延的血,“那些烧了vilges(村庄)、杀了百姓的刽子手,也配叫难民?”他抓起望远镜,正好看到英军士兵给法军溃兵递烟,猩红的火点在哨所前明灭,像在嘲笑南岸的愤怒。

傍晚时分,对峙升级了。英军的巡逻艇开始在河面游弋,螺旋桨搅起的水花溅到南岸的沙滩上;南岸的迫击炮连进行试射,炮弹落在河中央,掀起的水柱像白色的高墙,惊得北岸的英军纷纷卧倒。

一个法军士兵突然从哨所里探出头,对着南岸比出侮辱性的手势。第51师的一个老兵忍不住开枪,子弹擦着对方的耳朵飞过,打在哨所的木板上,溅起一串木屑。

“砰!”北岸的英军立刻还击,子弹在赵峰脚边的泥地里炸出小坑。廓尔喀士兵们举起弯刀,发出“呼嗬”的战吼,猩红色的军装在暮色中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

赵峰举起望远镜,最后看了一眼北岸的哨所。法军的军旗被英军收了起来,却挡不住那些溃兵瑟缩的身影;英军的军鼓在暮色中敲响,节奏里带着傲慢与警惕。河面上的浮冰渐渐多了起来,映着两岸的枪口,泛着冰冷的光。

“各单位注意,”他对着电台下令,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原地布防,构筑工事。告诉士兵们,枪可以上膛,但不准走火——我们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夜色降临时,两岸的篝火同时燃起。南岸的士兵们围着篝火擦拭步枪,阿颂把哥哥的照片摆在石头上,往火里添了块木柴,火苗舔着照片边缘,仿佛在替他取暖。北岸的英军唱起了家乡的歌谣,歌声混着法军的咳嗽声,飘过河面,落在南岸的芦苇丛里。

-法军及殖民地仆从军:原17万-3000(溃逃中冻死、饿死及零星战斗伤亡)+0(英军未移交俘虏)=167万(其中12万退入印度境内,受英军庇护)

-驻印英军:新增部署15万人(廓尔喀兵团及英印军第7师一部),形成对峙态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