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大明开局救了 > 第26章 北疆狼烟(第1页)

第26章 北疆狼烟(第1页)

崇祯十六年,五月中。

皇太极称帝建清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大明朝廷。相较于历史上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时明朝的麻木与内耗,这一次,朱由检的反应堪称迅疾如电。

消息确认的次日,他即刻召集群臣,举行大朝会。

皇极殿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龙椅上,朱由检面色沉静,但那双眸子深处,却仿佛有冰焰在燃烧。

“众卿,虏酋僭越,自称皇帝,改元易号,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朱由检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官员耳中,“此非疥癣之疾,实乃心腹大患!朕欲集举国之力,应对此獠,诸卿有何良策?”

殿内顿时一片嘈杂。有主张立刻调集大军,出关与清军决战的激进派;有认为当谨守关隘,避其锋芒的保守派;更有甚者,隐晦地提出应优先剿灭流寇,对辽东暂取守势。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出列,朗声道:“陛下!建虏新立,其势正锐。且去岁松锦新败,我军元气未复。臣以为,当效仿古人,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命蓟辽、宣大诸镇严守关隘,挫其锐气。待其兵疲,再图后举。”

这番“稳妥”之论,得到了不少官员的附和。

朱由检不置可否,目光投向一首沉默的李邦华:“李卿,你执掌兵部,以为如何?”

李邦华深吸一口气,出列奏对:“陛下,光给事中之言,看似持重,实则危矣!”他一开口,便语惊西座。

“建虏立国,士气正盛。若任其选择时机、地点来攻,我军处处设防,兵力分散,必被其集中精锐,一击而破!去岁松锦之败,便是前车之鉴!”李邦华声音激昂,“臣以为,守,必是死守!但绝非被动挨打!当立刻调整方略!”

“如何调整?”朱由检追问。

“第一,坚壁清野!”李邦华斩钉截铁,“即刻传令蓟镇、宣府、大同乃至山西北部,将城外百姓、粮草、牲畜,尽数迁入城中或险要堡寨!令清军入塞,无从劫掠,以战养战之图谋落空!”

“第二,重点布防!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型堡寨,集中兵力于宣府、独石口、古北口、墙子岭等关键隘口,以及蓟州、密云、昌平、通州等重镇!尤其要确保京师屏障万无一失!”

“第三,内外联动!命孙传庭部秦兵东出潼关,进驻河南卫辉府,一则监视中原流寇,二则随时准备北上驰援畿辅!命左良玉、黄得功等部,加速对张献忠之围剿,尽快解决江淮战事,以便抽调精锐回援!”

“第西,主动出击!命辽东守军,不必拘泥于城池,可派出精锐骑兵,配合‘夜不收’,不断袭扰清军后方粮道、屯庄,使其不能全力南下!”

李邦华一番话,条理清晰,策略果决,听得不少官员暗暗点头。这才是知兵之言!

朱由检微微颔首,李邦华的策略,与他和洪承畴密议时定下的方略不谋而合。他目光扫过群臣:“李尚书所言,老成谋国!众卿可有异议?”

光时亨等人张了张嘴,但在皇帝锐利的目光和李邦华掷地有声的策略面前,终究没再反驳。

“既无异议,便照此办理!”朱由检站起身,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朕旨意!”

“擢升李邦华,总督蓟、辽、昌、通等处军务,赐尚方宝剑,节制诸镇兵马,全权负责此次御虏之战!”

“命孙传庭,即刻派遣副总兵高杰,率精兵一万,火速东出,进驻河南卫辉,听候调遣!”

“命倪元璐、范景文,统筹粮草辎重,确保前线供应,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热门小说推荐

御灵真仙
不问苍生问鬼神御灵真仙
...
寻宝神瞳
以闪电之名寻宝神瞳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