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大明开局救了 > 第41章 蜀道难(第2页)

第41章 蜀道难(第2页)

“细细道来。”

“是。”洪承畴朗声道,“第一,‘以秦兵为锁’。即令陕西孙传庭督师,不必派遣主力,只需选派一员得力大将,如副总兵牛成虎,率精兵数千,自汉中南下,扼守金牛道、米仓道等入川北之咽喉要地。此举并非为了入川决战,而是扎紧篱笆,防止流寇北上窜入陕西,或西进甘凉,将其主力牢牢锁在西川盆地之内!”

他顿了顿,继续道:“第二,‘以川兵为墙’。西川沃野千里,人口众多,岂无忠勇之士?陛下当严旨申饬西川巡抚陈士奇、按察使龙文光、总兵刘佳印等文武官员,责令其放弃幻想,集结全川卫所兵、土司兵、乡勇,依托重庆、泸州、叙州等重镇,及川中各处险隘,层层设防,节节抵抗。不需其野战克敌,只需其如铜墙铁壁般,消耗贼寇锐气,挫其兵锋,将其困于川东一隅!”

“第三,‘伺机歼之’。待贼寇于我川军阻击下,师老兵疲,粮草不继,锐气尽失之时,再令北线牛成虎部精兵,择机南下,与川军内外夹击,或可一战而定!即便不能全歼,亦可将其残部驱向川南贫瘠之地,再图后计。”

洪承畴最后总结道:“此策之要,在于‘以静制动’,‘以内制外’。不动摇朝廷整体战略布局,不耗费过多钱粮,以西川之力,御西川之贼。既能平贼,亦可借此机会整肃西川军政,锻炼本地官兵。若事事依赖客军,则地方永无自强之日!”

一番话,条分缕析,格局宏大,既考虑了军事,又兼顾了政治与财政,听得殿内不少有识之士暗暗点头。

朱由检眼中闪过激赏之色。洪承畴之策,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更为系统周密。他深知,一个健康的帝国,不能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让地方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善!”朱由检斩钉截铁,一锤定音,“便依洪先生之策!”

他当即下令:

“拟旨,着陕西孙传庭,速遣副总兵牛成虎,率精兵五千,即刻南下,扼守川北要道,无令不得轻进!”

“拟旨,申饬西川巡抚陈士奇、按察使龙文光等,守土有责,若再敢畏葸不前,致使疆土沦丧,梁廷栋、白广恩便是前车之鉴!着其集结全川兵力,固守待援,若有需,可便宜征调各处土司兵勇!”

“另,”朱由检目光转向阴影处,“方正化。”

“奴婢在。”内行厂督公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

“选派得力干员,持朕密旨,即刻入川。一为监军,察看前线真情实况;二为联络,协调川陕两地军事;三为……搜集西川文武官员表现,无论忠奸,据实密报!”

“奴婢遵旨。”方正化躬身领命,语气阴冷而肯定。

最后,朱由检看向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卿,以兵部之名,行文湖广左良玉,令其严密监视郧襄李自成动向,若其敢趁火打劫,出兵入川,着其即刻击之!告诉他,朕念其子左梦庚在京勤学,望他莫负朕望!”

这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既有明线上的战略部署,又有暗地里的监视制衡,更有对人心的精准拿捏。朝臣们凛然遵命,再无异议。

退朝后,朱由检独坐暖阁,望着舆图上那片被群山环抱的“天府之国”,眉头微蹙。

“洪先生,你以为,西川能守住吗?”他像是在问洪承畴,又像是在问自己。

洪承畴沉吟片刻,谨慎答道:“陛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定国虽勇,初入异地,人心未附,粮草难继。只要川省文武能暂弃前嫌,依险固守,支撑数月,待其锐气耗尽,必有可乘之机。关键在于,‘墙’是否坚固。”

朱由检默然良久,缓缓道:“是啊,墙是否坚固……朕,便给他们一个成为‘坚墙’的机会。也希望他们,莫要自毁长城。”

西川的烽火,己然点燃。这不仅是对李定国、孙可望的考验,更是对刚刚经历重振的大明地方行政与军事体系的一次严峻考核。帝国的车轮,在碾过北方的荆棘后,又隆隆地驶向了西南的崇山峻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