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穿越朱文正 > 第57章 坚守洪都朱元璋前来支援(第1页)

第57章 坚守洪都朱元璋前来支援(第1页)

在此后的数十天时间里,陈友谅犹如一头狂躁的猛兽,接二连三地对城池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猛烈的攻击。然而,洪都就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朱文正凭借着充分的战前准备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抵挡住了敌人如潮水般汹涌的攻势。

尽管每次防守战都取得了胜利,但城中的士兵们早已身心俱疲。他们日夜坚守在城墙上,神经紧绷,不敢有丝毫懈怠。长时间高强度的战斗让这些战士们的体力严重透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倦意。而城内的物资虽然还能够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剩也越来越少。更糟糕的是,由于接连不断的战斗,原本高昂的士气开始逐渐低落下去。

朱文正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这座城池迟早会沦陷敌手。经过深思熟虑后,一个绝妙的计策在他心中应运而生。他立即下令让人搜集城中一切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无论是铜锣、大鼓还是各种锅碗瓢盆。

夜幕笼罩之下,万籁俱寂,朱文正站在城楼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城外漆黑一片的原野,心中暗自思忖着破敌之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果断地派出一支精锐的小队,悄悄地从城门鱼贯而出。

这支小队身手矫健、行动敏捷,宛如鬼魅一般穿梭于城外的山林之间。他们按照预定计划分散开来,有的在远处点燃火把,制造出火光冲天的假象;有的则故意弄出巨大的声响,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逼近。一时间,城外四处都弥漫着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

与此同时,陈友谅正在营帐之中与将领们商议军情。突然,探子来报说城外出现异常动静,疑似有大批敌军来袭。陈友谅心头一紧,连忙起身走出营帐查看情况。只见远处火光闪烁,喊杀声此起彼伏,他不禁眉头紧皱,心中暗忖:难道是朱元璋的援军到了?

不敢掉以轻心的陈友谅立刻下令全军紧急集合,整顿军备,加强防守。然而就在这时,城内却又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呐喊助威声。那声音响彻云霄,犹如滚滚惊雷,让人心惊胆战。原本就有些惊慌失措的陈友谅军队更是乱作一团,士兵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陈友谅站在高坡之上,望着城内外喧闹混乱的景象,一时之间难以判断敌方的真实兵力和意图。他担心自已会遭到两面夹击,如果贸然进攻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陈友谅最终决定下令退兵十里,安营扎寨,以待进一步观察敌情。

朱文正则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派遣一批机灵聪慧的士兵混入陈友谅的军营之中。这些士兵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或者逃兵的模样,巧妙地避开了敌军的盘查,成功潜入营地内部。然后,他们开始四处散布谣言,声称朱元璋亲自率领数百万雄师已经在路上,不日即将抵达战场。

起初,陈友谅对于这些谣言并未太过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士兵听到了这些传闻,军心逐渐动摇起来。一些胆小怕事的士兵甚至开始趁夜偷偷逃离军营,生怕被卷入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之中。

待到陈友谅察觉到自已中计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此时的朱文正早已带领城中军民重新加固了防御工事,并补充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整个城池严阵以待,以一种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下一轮激烈的战斗。

陈友谅知晓中计后怒不可遏,决心重振军心。他将众将士召集起来,大声喊道:“那只是敌军的诡计,我等岂能如此轻易被吓退。如今我们兵力依然胜于朱文正,只要齐心协力,定能拿下此城。”他许下重赏,鼓舞士气。

之后,陈友谅又命令军队攻城,此次陈友谅下定决心了,他觉得不能再拖延时间了,一旦朱元璋那边回援就麻烦了。所以今日他让张定边率领五万精锐强登洪都城墙,准备一举拿下。

朱文正站在城头,望着那五万精锐如蚁群般涌来,眼神坚定。他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守军纷纷拉弓搭箭,一时间箭雨倾盆而下。但张定边的精锐训练有素,用盾牌抵挡箭矢,继续攀爬城墙。

就在敌军快要爬上城墙之时,朱文正命人推出数架巨大的投石机。这是他趁着陈友谅退兵的间隙赶制的。投石机投出的并非巨石,而是装满燃油的陶罐。陶罐砸向敌军,瞬间燃起大火。张定边的士兵不少被火海吞没,阵型大乱。

可仍有部分敌军借着火势掩护登上城墙。朱文正身先士卒,带着疲惫却英勇的士兵们冲入敌阵展开肉搏。一时间城墙上刀光剑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文正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战场局势的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终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瞬间——张定边所率部队的一处破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朱文正手起刀落,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朝着张定边的军旗猛力一挥。刹那间,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那面象征着敌军士气与指挥中枢的军旗应声而断,颓然倒地。

正在奋勇攻城的敌军士兵们见状,不由得大惊失色。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倒下的军旗,心中充满了恐慌和疑惑。因为在古代战争中,军旗乃是一军之魂,它的倒下往往意味着主将遭遇不测或者战事失利。于是乎,这些敌军士兵们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有人猜测张定边已经不幸阵亡,也有人担心自已会成为被抛弃的孤军。

原本还算有序的进攻瞬间变得混乱不堪,敌军陷入了一片惊慌失措之中。朱文正则抓住这个绝佳的战机,毫不犹豫地挥舞着手中的长刀,高呼道:“兄弟们,随我杀啊!”身后的将士们受到鼓舞,齐声呐喊,如猛虎下山般向着敌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相交声响彻云霄,整个战场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气息。

面对朱文正率领的这支气势如虹的军队,那些刚刚登上城墙的敌人根本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或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或直接跪地求饶,束手就擒。不一会儿功夫,登城之敌便已被全部歼灭殆尽。

远处观战的陈友谅看到这番情景,气得暴跳如雷,他怒不可遏地捶打着自已的胸膛,嘴里不停地咒骂着。然而,无论他如何愤怒,此刻也无法改变战场上的局面。无奈之下,陈友谅只得强压怒火,重新召集将领们商议下一步的攻城策略。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处,朱元璋正巧妙地运用各种智谋,把吕珍玩弄于股掌之间。吕珍自以为聪明过人,但却始终未能识破朱元璋精心设下的陷阱,反而一步步深陷其中,越陷越深。最终,朱元璋成功地打乱了吕珍的部署,并趁其不备派遣徐达带领一支精锐部队迅速出击。

徐达率领部下一路疾驰,冲向小明王韩林儿所在的地方。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顺利地将小明王解救了出来。随后,一行人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回应天。

一抵达应天,朱元璋立刻下令整顿军队,准备第二天就亲率大军赶赴洪都,前去支援朱文正。全军上下闻令而动,积极备战,只待明日出征之时,能够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军队,扭转战局。

此刻,洪都城楼之上,朱文正瞪大双眼,紧盯着下方如潮水般涌来、不要命地猛冲而上的敌军,心中暗自思忖:“这陈友谅莫非是狗急跳墙,要开始拼命一搏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迅速环视了一圈四周那逐渐减少的已方将士们。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虽然个个浴血奋战,但面对数量如此庞大且悍不畏死的敌人,他们的处境已然变得岌岌可危。

然而,朱文正毫无惧色,只见他毅然决然地提起手中那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对着身旁的亲卫大声吼道:“兄弟们!随本都督一同奋勇杀敌!”说罢,他身先士卒,带领着一众亲卫如猛虎下山一般直直地冲进了敌阵之中。

刹那间,朱文正如同一尊从天而降的战神,威风凛凛,气势如虹。他手中的大刀上下翻飞,每一刀挥出都伴随着凌厉的风声和耀眼的血花四溅。那些胆敢靠近他的敌军士兵,不是被砍得血肉横飞,就是被震得连连后退。一时间,朱文正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

可是,尽管朱文正勇猛异常,但敌军毕竟人多势众,渐渐地便对他形成了包围之势。眼看着朱文正等人就要陷入绝境,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方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之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支精锐之师如旋风般疾驰而来。

这支军队为首的乃是一员猛将,他手握着一杆丈八长枪,胯下战马奔腾如风。只见他一路冲杀过来,枪尖所过之处,敌军纷纷倒地。

眨眼之间,这名猛将就已冲破重重阻碍,挑开周围密密麻麻的敌军,成功抵达了朱文正的身边。而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常遇春!

“文正,俺来了。”常遇春喊道。

朱文正大笑:“来得正好,一起杀过去。”

这一下,城楼上的守军士气大振,纷纷重新振作精神,向下射箭投石。陈友谅见朱元璋的援军到来,心中大惊,可他不愿就此放弃。他亲自擂鼓,驱使士兵疯狂向前。

然而,常遇春带来的都是精兵强将,他们迅速稳住阵脚,反守为攻。朱文正看准时机,再次带领士兵从城中杀出。

两军夹击之下,陈友谅的军队终于崩溃,士兵四散奔逃。陈友谅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回水军营地,洪都之围遂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