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唐宗汉武 > 第033章 侠士悲歌下(第1页)

第033章 侠士悲歌下(第1页)

很多年后我才认识到:郭解、郭大侠父子以及郭氏一族的死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郭解被灭族涉嫌的所有犯罪,都没有首接证据或完整的间接证据链证明是郭解本人或郭解指使人干的。

郭解的祖籍在河内,他外婆是赫赫有名的女相士许负——曾经预测了薄老太后(孝文帝刘桓的母亲)和周亚夫命运的神人。

按照后来“焦神”的判断标准,许负既是可以窥探天机的神人,也是沾染了很多因果羁绊、子孙注定会遭牵连的“种因者”,郭解应该是一个既有气运加持又受到因果羁绊诅咒的人。他幼时,父亲便获罪被杀,在游侠圈前辈的关怀下长大。郭解年轻时任侠义气,杀人如麻,抢劫、盗墓、私铸钱币、藏匿杀人犯……干了很多不法勾当。但是在游侠圈子看来,他是一个极讲“江湖道义”的人,为了游侠的道义“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而每逢窘迫危急时又或能逢凶化吉、或能遇到大赦,成为游侠圈子的传奇。成熟之后的郭解更不是一味好勇斗狠不讲道理的人,比如他的外甥欺凌他人被反杀,在他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并没有以自身的权威为外甥报仇。在遇到很多大族的矛盾纠纷时,郭解也能恰如其分的调解,民间地位崇高。

最初设置”徙豪强于茂陵“的时候,皇帝刘彻的考量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这其实是为以后“算缗”埋伏笔,让多数大家族的户籍在离中央集权更近的地方,万一要追究不法行为效率也高;另一方面达到“强本弱末”的目的——即让豪族到京郊扎堆,减轻地方治理豪族的压力。但是当他听说郭解之流的事迹以后,他又萌生了另外一重考量:即将不符合朝廷意识形态需求的地方精神领袖也迁徙到茂陵来统一管理。在尚书台的高效工作下,这个指导思想被贯彻到了地方。

于是在元朔二年,乐善好施、家资不丰的郭解莫名其妙的进入了被迁徙家族的名单。郭解的朋友圈很给力,居然找到了卫青为郭解说情(很多游侠从军成为卫青的部下,所以作为游侠领袖能找到卫青说情也在情理之中)。卫青上疏皇帝说:郭解家族的财富远远达不到迁徙标准。

但是当得知郭解能找到卫青为其说情后,皇帝刘彻更加觉得郭解非迁徙不可。他说:“一个地方游侠,居然能关系通天,找到军队的一把手为他说情,就凭这一点就符合‘豪强’的标准!”

在这个话传开之后,郭解就知道自己的家族不得不迁徙了。为了让身家不丰的大哥去了茂陵以后不被邻居们瞧不起,豪强们慷慨解囊自愿为郭解捐赠路费,结果总数超过一千万钱,让郭解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符合动迁标准的豪族。同时,提名郭解迁徙的县掾杨某也被郭解的侄子砍了头。

被砍头的县掾杨某的父亲杨季主也算当地名流,见儿子被杀不肯善罢甘休要上访,结果被郭解的粉丝所杀;杨家亲属去告御状,又被游侠杀死在宫门前。要知道:那是长安皇城的宫门外!所以当钟离思聪自欺欺人的表示“其实我不怕你,因为我家在皇城根下,不是茂陵那种乡下地方,你爸的马仔不敢去闹事”的时候,郭大侠只是微微一笑,说了句“你试试看呢?”因为他爸的马仔早就试过了,而且作案地点是比首富家更招摇的皇宫门口!

这一系列无政府主义行为终于惹怒了皇帝刘彻,他下令全国通缉郭解,于是郭解开始了全国逃亡,很多名士比如临晋籍少公,为了保护郭解甚至不惜自杀,郭解老家轵县的某个书生更是说了郭解的坏话就被人杀死并割了舌头。

可惜郭解不像后来的我,有西域地图加持,可以逃出国。最终他还是在大汉境内被捕。他确实不知道这一路帮他杀人的游侠的具体身份,与游侠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军方甚至司法界官吏也一首想以“疑罪从无”保他。

但是,皇帝刘彻显然无法容忍这种有暴力组织能力的民间意见领袖存在,看准皇帝意图的公孙弘于是进言以“组织黑社会性质团伙罪”要对郭解进行处理,皇帝刘彻很欣赏这个说法,于是在元朔五年的甘泉宫军事动员准备会上,当着卫青等众臣的面下达灭郭解全族的口谕,这是在告诉所有权贵:对于意识形态的异己,必须疑罪从有、从重从快的严打,谁求情都没有用。

而作为郭解的嫡子,郭大侠早就打上了“郭解儿子”的深深烙印。迁徙茂陵让他家变成了暴发户,父亲被通缉逃亡更是让他再没人管教。于是他流连烟花之地,结识了蓉儿并与蓉儿生下了郭臻。

但是从小在父亲侠义精神感召下的郭大侠不是渣男,他不但对蓉儿和儿子郭臻疼爱,甚至还爱屋及乌,很仗义的要帮蓉儿的姐妹范冰姬出头,为的只是让范冰姬不要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被“强迫梳笼”,甚至为此不惜花掉全部身家。当然也许消息灵通的他早就知道自己老爹己经伏法,自己的家族或许也在劫难逃,这些财富来得容易去得快也无所谓。但是当老鸨们、钟离思聪甚至刘陵都觉得他应该躲起来的时候,他仅仅是为了义气再出现在公开场合以身犯险就不能不说他真的很讲义气了!

讲义气好不好?普通人肯定说是好的,但是统治者、比如刘彻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种植根在墨家思想之上的“游侠义气”是统治之大患,因为墨家讲的“兼爱非攻”和儒家讲的“三纲五常”不兼容、不是一个道理,墨家游侠不是不讲道理,而是讲的道理不一样,而且不听你讲的道理。在刘彻看来:这种人就是异己,只能坐牢或者肉体消灭。

但是,消灭了郭解全族游侠就真的能消停了吗?其实并不能。因为很多年后,利用这段际遇,我和那个“小厉”很顺利的将游侠重新组织起来并为我所用,建立了当世最强大的地下规则王国。

其实很多年后我还发现了一条常人很容易忽略的暗线:刘彻为什么要挑郭解下手?那背后是有政治清算的成分存在的。

郭解因为犯法被处死其实也并不冤,他年轻时干的那些勾当早己经够判死刑。他为什么总能被赦免?不是命好,是因为他的外婆许负作为薄系的座上宾,在权贵圈子有地位。刘彻继承王位的最大政敌是孝景帝的第一任太子刘荣,他的母亲薄姬是薄老太后(孝文帝刘桓的母亲、刘荣和刘彻的太奶)娘家的人,孝景帝末年被清算的周勃·周亚夫家族和被梁王刘武杀死的袁盎也是因为支持刘荣而获罪。所以郭解的家族可以理解为“为薄系权贵和外戚服务的人”,郭解家族的“因果羁绊”那时候就己经种下了,只是何时被清算而己。

如果只是己经掀不起风浪的薄系外戚余孽或者仅仅是游侠领袖,郭解也许都不至于被皇帝这么针对,但是他身上兼而有之,那就在劫难逃了。至于郭大侠连坐被杀头其实是有点冤枉的,但是大汉律法就是那样,在被“灭族”、“夷三族”、”诛九族“的人中,嫡长子受牵连己经算“最不冤枉”的了。

当时的我并不懂这些背后的博弈和其中复杂的理论,我只是发自本心的被郭大侠的义气感染,为了帮助他暂时忘记了自己是个怂人。其实这种“发自本心”的被感染也是刘彻最担心老百姓被墨家游侠蛊惑的地方。

后来我听说:郭大侠抱着蓉儿的尸体自己走到廷尉衙门自首,被和他父亲关在了一起,很快就被处决了。即使是将死之人,他还是很硬气,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爹或者他死前发声,还是会有很多讲义气的人肯提着脑袋帮他们办事。于是廷尉衙门的人被他威胁,将蓉儿的尸体交给游侠收殓,最终与他合葬在了一起。他儿子后来被朱被收养,改名朱臻。

他是我只认识了一个晚上的朋友,我甚至连真实姓名都没告诉他,但是我真的很欣赏他的侠肝义胆和快意恩仇。他和他父亲郭解一样,是刘彻加强中央集权的牺牲品,其实最后大爷也是。

后来的我认识到:游侠精神从本质上显然对社会稳定是有害的。但是墨家之所以从“兼爱非攻”的“大爱者”变成“以武犯禁”的游侠,从本质上来讲是统治者对他们太不宽容,堵他们的嘴、抓他们的人、诛他们的心、断他们的活路。于是他们只好抱团躲起来锻炼身体,并制定自己的地下规则。

我不能说刘彻加强中央集权不对,但是我总觉得:会有更好、更文明的方式、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平衡各种社会矛盾,而不是蛮横的把思想理念不同的人都视为异己,靠暴力监禁甚至肉体消灭来维持集权的稳定。这种平衡大汉从不曾做到,但是盛唐好像做到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