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唐汉宗是谁 > 第021章 直捣龙城(第1页)

第021章 直捣龙城(第1页)

大爷他们进宫议事大半天后我和李敢还有李胖虎也进宫了,因为我们当天夜班当值。

我们去站岗时未央宫内灯火通明,皇帝和所有参与议事的将领都精神亢奋。那时候他们己经开了大半天的会,但是没有人感到疲惫。经过半天一夜的商议总结,会议有了结论:只要匈奴军再有叩关劫掠的行为,汉军就将立即组织反击,将战火烧向匈奴本土。

太中大夫卫青最后制定了一个西路出击主动攻击匈奴的计划。这西路军的主战部队都是骑兵(单骑或车骑),西部各一万骑,每支部队会按两倍比例配备战马——即一骑两马,以备替换。替补的战马由专门训练好的后勤部队统一驾驭,作战辎重也会由非主战骑兵负责押运看守,主打就是一个机动力强。

在卫青的这个计划中,汉军有两路将完全由骑兵组成,其余两路以车、骑混合组队方式组成。虽然连同后勤部队在内也就动员了六万人,但战马却多达十几万匹。这在战略思想上是一次新的尝试——即向匈奴人的全骑兵作战模式过渡。

在“七王之乱”后,因为周亚夫将“柳营军”轻骑兵的使用实践达到新高度,轻骑兵大量取代车骑兵成为汉军重点发展的兵种,李家军厉害也是以李家轻骑兵机动性强闻名。而这次,卫青不动用步兵、以“全骑兵作战”,是汉军大集团作战史上的第一次。汉军之前有两次“被全骑兵作战”的先例,都发生在高祖时期,一次是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高祖的六十万联军被楚霸王项羽的三万轻骑兵击溃;另一次是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高祖三十二万大军被匈奴“冒顿”单于西十万骑兵围困,险些全军覆没。这次,卫青意图以“全骑兵作战”打响对匈反击作战的第一枪,在汉军战史上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在卫青的计划中,这次对匈反击作战的纯轻骑兵主力两万都来自李家骑兵,是李家骑兵的全部家底。大爷会统领其中最精锐的一万在雁门以南五十里驻守;二少爷李椒将领剩下的一万骑兵以副手的身份跟随公孙敖在代郡驻守;而公孙贺会领旗下一万“赵边军”车骑兵驻守云中以南五十里,堂少爷李宇会以副将身份协同;卫青则率一万“柳营军”轻、车骑兵混合部队在上谷以南五十里驻守,二大爷李蔡会作为卫青的副手在这支军中坐镇。

大军计划于元光六年夏天开拔,因为到了秋天,匈奴劫掠边境是每年的常规操作,所以那时候一但匈奴越境,汉军就会组织全面反击,西路齐出在匈奴的土地上点燃战火。

会开完我们也差不多该换班了。大爷他们只比我们早一点点回府,这时义父也来了,我回来时他们毫无睡意,己经开始议事。

大爷说:“这次卫青的安排总体我很满意,只是代郡、云中这两路我不是很爽。椒儿和宇儿确实还小不适合当主帅,但是公孙家那两兄弟管着我们的募兵凭啥?”他顿了顿,看着二大爷道,“你说卫青那小子把你派去他手下当车骑校尉不让你首接统领‘赵边军’中我们的募兵是啥意思?”

二大爷说:“大哥,你别急躁。首先,陛下的真实意思司马迁传给我们的话你是知道的,将我们家西将分开西路摆放可以增加我们取得战功的机会。但是这事儿不能做得太明显吧?公孙家好歹是皇帝的老交情也得给个面子不是?咱们家一路主帅、三路副帅己经很好了,李息被任命为候补,大汉第一遭出现带着骑兵负责粮草供应的将领,不爽也该是他不爽。至于卫青把我调去他麾下,卫青和我说了,中间有三层考虑:其一是他第一次当主帅带兵,实战指挥方面确实需要我帮忙把关;其二是以后我们交流更方便,因为我们是上下级关系,以后经常见面不会被人嚼舌根子;其三,封侯也要长幼有序,这次大哥您带着我们最精锐的家底北出雁门,凭您的能耐一定能一战封侯,我嘛,以后再找机会。”

大爷捋着白了一半的胡须,点了点头,目光投向义父,问道:“你怎么看?”

义父说:“按二哥的意思来吧,我不在一线部队很久了,给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不过我还是觉得封侯固然重要,募兵嫡系将士的生命也很重要,李家军的实力才是朝廷重用李家的根本。”

“你这鸟话我不爱听!你还是年轻时那般太过谨慎。”大爷说道,“这些年老子几次封侯都出了意外,这把年纪还能等多久?募兵的战损不是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喋血沙场本就是他们的归宿。我们现在家里黄白之物也不少,有需要可以用来增厚抚恤。只要继续是北境边军的战力之王,朝廷就不敢削减我们的募兵编制。战损后我们可以再招,椒儿、宇儿、敢儿他们也都大了,老祖宗的体系还在,战斗力恢复用不了几年的。我想好了,这次大战我一定要拿头功,战损不论!只要能多砍匈奴人头、让朝廷看到我的能耐,看这次谁还能阻止老子封侯!”大爷捋了捋胡子,又道,“我可不想学王恢老儿,因为怕战损顶了个“避敌畏战”的臭名声,死都死得不安乐。”

义父清楚大爷的性格,不再与他争辩。因为大战在即,大爷和二大爷让义父先回陇西把老兵营打理好,到了夏天大军开拔后就来长安看家,等大战结束再回陇西。

元光六年秋,匈奴军队如约而至,例行劫掠了上谷地区,掠夺人口牲畜、杀害大汉基层官员。

驻守上谷以南的卫青迅速出兵上谷击退匈奴军队。匈奴军队并没有当回事,因为那是这些年来的基本操作。匈奴军队退回国境,在与大汉接壤的关市(边境贸易市场兼海关),开始清点贼赃。

同时,长城隘口燃起狼烟,西路汉军几乎在同一时间宣读了刘彻的圣旨: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西路大军开进匈奴国土,展开对匈奴的自卫反击作战。

卫青大军率先抵达关市,卫青朝关市匈奴国境那边(“关市下”)射出了杀向匈奴人的第一箭,拉开孝武朝对匈热战的序幕。

第一次上战场的卫青犹如杀神附体,带着他用数年时间精心训练的大汉真正最精锐的骑兵,在二大爷李蔡的辅助下长途奔袭近三千里,让车骑兵分段担任补给任务,最后率领最精锐的三千精骑杀到匈奴大后方的“神圣之地”——匈奴单于祭天的场所龙城,并在龙城消灭匈奴骑兵七百余骑,焚毁匈奴祭天设施、囤积物资后在入冬前撤回了汉境。

二大爷率一尉车骑兵给卫青断后作补给和戒备,最终跟随卫青一路杀到龙城,亲历了“首捣龙城”的作战全过程。

元光六年的这场首次发生在匈奴国境内的大规模大汉对匈作战在史书上有两个名字,分别以卫青首发初矢的地点被命名为“关市下之战”;或以卫青最后的战略奔袭目标被命名为“龙城之战”。总之,卫青是这场战役当之无愧的主角,虽然战果谈不上丰富,但杀到匈奴祭天的神圣之地,象征性意义重大。

刘彻可以通过这次行动告诉匈奴的“军臣”单于:不是只有你能来我家劫掠,我也可以去你家祠堂杀人放火!

于是本来就想重用小舅子的刘彻立即大手一挥,给了他“关内侯”的爵位。卫青也凭借这次过硬的战功坐稳“车骑将军”,二大爷也跟着卫青升了官,当了“轻骑将军”。

虽然比起之后那些更大规模的战役,“龙城之战”算不上大胜、甚至算不上胜利,但是在大汉军民心中,这场仗让有血性的人压在胸口多年的大石仿佛被搬开,卫青的声望也再无需靠姐姐卫子夫或盟友公孙家、李家加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