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北风呼啸着卷过北华理工大学的校园,图书馆窗棂发出轻微的震动声。陈末坐在三楼经济类图书区,面前摊开《供应链管理》和《微观经济学》,手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计算公式。
"末哥,你这笔记记得比女生还细致。"刘浩瘫在对面椅子上,打了个哈欠,"要我说,首接去批发市场找最便宜的货不就完了?"
陈末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永鑫商贸给超市的供货价是每提八块五,我们如果从河北那家厂首接拿货,出厂价能压到六块二。但问题是。。。。。。"
"起订量五千提,物流成本每提还要加八毛。"王睿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手里抱着三本厚厚的物流管理教材,"我计算过了,如果销量达不到预期,我们会亏得很惨。"
沈哲从书架间走出来,轻轻放下两杯咖啡:"我刚联系了那家厂,他们要求预付30%的订金。也就是说,我们得先拿出九千三百块。"
刘浩倒吸一口凉气:"把我们西个的全部家当凑一起,也才六千多啊!"
陈末合上书,目光扫过三个室友:"所以,我们得换个思路。"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416宿舍进入了疯狂模式。每天下课后,西个人就分头行动。陈末和王睿泡在图书馆研究供应链优化方案;刘浩跑遍了周边所有高校,寻找可能的分销伙伴;沈哲则动用了所有人脉,寻找更灵活的供货渠道。
"有了!"周五晚上,王睿突然从电脑前抬起头,"如果我们改用铁路货运,物流成本能降到每提五毛,但运输时间要多两天。"
陈末立刻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那就提前备货。刘浩,你那边谈得怎么样?"
"谈妥了三个学校的分销点,但他们要求先货后款。"刘浩挠头,"这资金压力。。。。。。"
沈哲轻轻叩击桌面:"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找张昊谈判。"
宿舍里顿时安静下来。刘浩第一个跳起来:"你疯了吧?去找那个混蛋?"
"恰恰相反。"陈末的眼睛亮了起来,"沈哲说得对。张昊舅舅的永鑫商贸最大的客户就是学校超市,如果我们停止在学校的销售,专攻其他高校。。。。。。"
"他舅舅就会失去打压我们的动机。"王睿接话,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而且,我们还可以提议从永鑫进货,让他们赚差价。"
谈判定在周日下午的学校咖啡厅。张昊来时带着两个跟班,架势十足。
"听说你们想认输?"张昊得意地二郎腿。
陈末不紧不慢地拿出计划书:"我们想共赢。我们停止在校内的卫生纸销售,转而从永鑫进货做外校市场。你们每提赚五毛的差价,我们获得稳定的货源。"
张昊愣住了,显然没料到这个走向。他带来的跟班小声提醒:"昊哥,这生意不亏啊,咱们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分钱。"
经过一个小时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协议:永鑫以每提七块的价格供货给416团队,起订量降到一千提,且不需要预付订金。
"成了!"走出咖啡厅时,刘浩兴奋地挥拳,"这下咱们的启动资金够用了!"
陈末却显得很平静:"这只是第一步。王睿,你负责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刘浩,你继续拓展分销网络。沈哲。。。。。。"
他顿了顿:"我们要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了。"
众人这才想起,距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月了。创业虽重要,但学业也不能落下。
新的商业模式很快显现出威力。凭借着优质货源和精准的分销网络,"华园优选"的卫生纸在周边五所高校打开了市场。更妙的是,由于不再与学校超市首接竞争,张昊那边也停止了打压。
一个飘雪的晚上,陈末在清点完当天的销售额后,突然对室友们说:"我打算把利润的30%留作发展基金,剩下的我们平分。"
"不行。"王睿第一个反对,"根据贡献度,你应该拿最多。"
"我同意。"沈哲罕见地表达了明确立场,"这个项目能成功,你的决策最关键。"
刘浩搂住陈末的肩膀:"就是,要不是你想到去找张昊谈判,我们现在还在为资金发愁呢。"
最终,在陈末的坚持下,利润还是按照平分的原则分配。但每个人都同意留下30%作为"末睿基金",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
那晚陈末做了一个梦,梦里不再是那个穿着白裙的少女,而是一张张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一个个等待开拓的市场。醒来时,窗外的雪己经停了,初升的阳光照在积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拿起手机,看到赵健凌晨发来的消息:"听说你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啊!李冉说她们全校女生都在用你们牌的卫生纸,连林晚都问了你的近况呢!”
陈末笑了笑,回复道:"告诉李冉,下次进货给她打折。"
放下手机,陈末习惯性的点了一支颜悦,脑海不由自的浮现出了那个背影,香烟的烟雾飘渺般如那空中楼阁,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是错了,无法抓住那段关系,不如享受过程。
吸完那支烟,陈末又投入了自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