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吧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
——《故乡的云》
第112章
几个人半晌才止住哭声。
李氏和方凌出来的匆忙,身上都没穿厚衣服。
王瑛道:“先进屋吧,外面冷别冻着了。”
李氏擦干眼泪道:“对对对,先进屋。”
屋子里升了暖炉,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
粱老与方菱是旧识,见她来冀州忍不道:“这么远的路,陈靖倒是放心让你一个人过来。”
“也是不放心的,可是不来我更担心淮儿。”方菱回头摸了摸儿子的头,“来的时候是跟商队一起走的,到了冀州走的全是官道,倒也安全。”
方菱道:“倒是你们,信上说不是十一月就往回赶了吗,怎么这么久才到。”
陈青岩解释道:“刚出扬州没多久,我们一行人就先后染上了风寒,到徐州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住了,停下修整了几日才继续前行。过了徐州刚好遇上同样北上的军队,带兵的将军还是老师的旧识,便跟着他们一道回来了。”
陈青淮接道:“中途又遇上暴风雪,只得改道去附近的泗水县停留了七日才继续赶路,后面的路积雪厚重,车马难行,不过总归是赶在年前回来了。”
短短的几句话听的李氏又红了眼眶,可想这一路的艰辛,她握着两个儿子的手翻来覆去的看,“瘦了这么多,这次回来好好补补身子。”
陈青松依偎在娘亲身边,恢复了几分孩子气。
亲人们相聚有说不完的话,奈何身体扛不住,粱老已经哈欠连天了,青岩他们三人也是眼底青黑,这一路着急回来都没睡过几个囫囵觉,身体早就到了极限。
王瑛赶紧起身道:“先去沐浴休息吧,休息好了再聊也不迟。”
“对,快去休息。”
下人们早把洗澡水烧好了,几个人轮流沐浴后各自回到房间休息。
因为院子比较小,大家都是挤在一起住,李氏带着青芸睡在东屋,王瑛和陈青岩带着元宝睡西屋。
方菱和陈青淮住在西厢房的三间屋子,粱伯卿则带着青松住在东厢房的三间。
下人们都住在前头的倒座房里,随行的几个武行师傅安排了客栈休息,奔波了这么久的路,是该好好歇一歇了。
陈青岩洗完澡倒头就睡,元宝围着他想要爹爹抱一抱,被王瑛拎到一旁,“嘘,别闹你爹,他这一路累坏了让他先睡一觉。”
元宝委屈巴巴的撅起小嘴,“阿父不是说爹爹回来就可以陪我玩了吗?”
“明日陪你一起玩。”
“那好吧,我去找姑姑玩。”小家伙倒是挺听话,屁颠颠的跑到东屋去找奶奶和姑姑。
王瑛坐在床边帮他把半湿的头发擦干,俯身吻了吻他的额头,爱人在身边心就踏实了。
东屋里,李氏和方菱正在改衣服,青松和青淮这一年都长了个子,做的新衣服都有些不合身,趁着有空赶紧改一改过年能穿上。
两人都是一副孩子在身边万事足的模样,说话的语气都轻快了许多。
“过了年青淮也十八了,婚事有着落了吗?”
方菱点头,“已经商量好了人选,是莱州的白家闺女叫白玉秋,跟青芸同岁。她父亲白安与相公是同窗,两人多年前就订下了儿女婚约,这几年书信也一直往来着。我们打算等青淮考完科举就去订下婚事。”
白家也是书香门第,白安还是那一届科举中的二甲第一名传胪。
但是因性格木讷不喜欢钻营仕途便回到莱州老家开了书院,早些年陈靖也打算过吧儿子送到他那读书。
不过后来遇上了更合他脾气的粱伯卿,偏巧儿子也与他投缘,便直接让儿子拜了粱老为师。
说完青淮的婚事,不免又提到青芸,男孩怎么样都好,成了亲也能守在爹娘身边。女子和哥儿就不同了,嫁出去若离着近还好,离得远了好多年都不能回一次娘家,想想李氏就心堵得慌。
“青芸的婚事还没着落呢,之前打算在镇上给她寻户好人家,结果遇上水患,镇上的人都快死绝了。如今来到府城,人生地不熟的,就更难给她找个合适的人了。”
方菱安抚的拍拍她,“别担忧,眼下青岩和青松回来了,等明年考完县试,身上有了功名肯定就有媒人主动登门了。”
“但愿吧……别的我不敢想太多,只盼着她别嫁得太远了,能时常见面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