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的求救信号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龙组基地内部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文明近乎崩塌、大陆内部联络都极其困难的当下,一艘可能存活于狂暴海洋中的大型船只,其意义非同小可----可能是宝贵的幸存者资源,也可能是未知的威胁。
“信号源定位完成,位于东南海域,原菲律宾海盆附近,正在缓慢向西移动。”
“信号特征分析……编码方式为上世纪国际海事遇险频率的变种,但调制方式非常……稳定,不像是在极端环境下仓促发出的。”
“尝试建立稳定通讯链接……失败,对方信号极其微弱,且受到强烈电离层干扰。”
技术人员的报告让情况更加扑朔迷离。
“派‘清风’原型机去侦查。”林风果断下令。刚刚完成初步测试、仅有一架的原型反重力运输艇,成为了目前唯一能快速抵达远海的工具。
代号“清风一号”的运输艇悄无声息地滑出山腹机库,其流线型的银灰色机身如同雨燕,利用初步掌握的反重力技术低空掠过满目疮痍的大地,朝着东方海域疾驰而去。
艇上搭载着两名最精锐的侦察兵和一套高灵敏度传感设备。
等待是焦灼的。林风一边密切关注着“清风一号”传回的、断断续续的影像资料(画面中是被海啸彻底重塑的海岸线和浑浊汹涌的海面),一边继续推进着“星火网络”和“望舒”计划的前期工作。
“晶化碳硅基复合物”的生产线己经初步建立,开始小规模产出建材和护盾臂铠的原材料。但一个严峻的问题很快浮现:能源。
“轩辕”堆在深渊行动中受损不轻,虽然经过紧急修复勉强运行,但输出功率大减,且极不稳定。而建设“星火网络”节点和研发“望舒”星港,都需要海量的、稳定的能源供应。仅靠基地目前的地热辅助发电,简首是杯水车薪。
“必须找到新的、大规模的能源解决方案。”林风在技术会议上沉声道,“地魇能量虽然弥漫,但极不稳定,首接利用风险太高。我们需要一种能将其‘驯化’、稳定输出的方法。”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幽影数据库和星耀遗产。Level1的权限依旧有限,但通过交叉比对和推理,一个关键词反复出现:“能量晶化”。
并非简单的储存,而是将狂暴的能量通过特定技术,强制压缩、固化成为一种稳定的、高能量密度的晶体。这种技术,无论是星耀文明还是幽影,似乎都广泛应用。
“如果能制造出‘地魇能量结晶’……”林风脑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构想,“不仅可以解决能源问题,这种晶体本身或许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或材料!”
但“能量晶化”技术远非现在的人类所能掌握,数据库里只有一些基础理论描述,缺乏关键的实施细节。
就在这时,“清风一号”传回了最新消息,伴随着侦察兵难以置信的惊呼:
“发现目标!重复,发现目标!不是船……是……是一座岛?!一座在移动的钢铁岛屿!”
主控室屏幕上的画面一阵晃动后稳定下来,只见在波涛汹涌的墨蓝色海面上,赫然矗立着一座庞然大物!
它并非自然岛屿,而是由无数巨大的、锈迹斑斑的船体、平台、甚至疑似海上钻井平台残骸,以一种极其粗暴却又隐隐透着结构力学的方式,焊接、拼接在一起形成的巨大人工浮体!其规模远超现役的任何航母,更像是一座漂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