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亭侯是什么意思 > 第二十二章 少林锄奸佛光烈(第1页)

第二十二章 少林锄奸佛光烈(第1页)

嵩山深处的秋意比山外浓三分,少林寺的银杏叶己落满藏经阁的青石板,踩上去沙沙作响,像谁在低声诉说秘密。关羽站在钟楼之下,望着大雄宝殿的金顶在晨光里泛着暖光,手里捏着半块从伙房讨来的麦饼——这是他在少林寺挂单的第三十日,也是他发现寺中异常的第五日。

一、香油钱里的猫腻

“关施主,该对账了。”知客僧慧明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殷勤,打断了关羽的思绪。这人三十出头,总是穿着浆洗得过分挺括的僧袍,手指上戴着枚玉扳指,与出家人的朴素格格不入。

关羽跟着他走进库房,迎面撞见两个香客在争吵。穿绸缎马褂的富商指着功德箱怒喝:“我明明投了五十两银票,怎么账上只记十两?”慧明连忙上前调停,脸上堆着笑:“施主莫恼,许是记账的小沙弥眼花了,回头就让他补上。”转头却冲旁边的小沙弥使了个眼色,那孩子吓得脸都白了。

关羽不动声色地看着。他这些日子帮库房整理账目,早就发现蹊跷:每日香油钱的账面总比实际收的少三成,尤其是大额捐献,短缺得更厉害。而慧明每次对账都含糊其辞,还总借故支开帮忙的僧人,库房钥匙也从不离身。

“慧明师父,”关羽忽然开口,指着账本上的墨迹,“这几笔大额捐献的记录,笔迹与其他账目不同,倒像是一人所写。”他指尖点过的地方,正是富商争执的那笔五十两记录,旁边还有几笔类似的大额短缺。

慧明脸色微变,强笑道:“关施主多虑了,都是小沙弥轮流记账,笔迹自然不同。”

关羽没再追问,只是将那页账纸悄悄折了个角。夜里,他借着巡夜的机会溜回库房,用匕首撬开功德箱的暗格——里面果然藏着个紫檀木匣,匣子里塞满了银票和银锭,最底下压着张字条,是慧明与山下“聚财当铺”的交易记录,上面写着“每月初三,按三成分成”。

二、地窖里的交易

初三这天,关羽提前躲在库房的梁上。三更时分,慧明果然带着个穿短打的壮汉进来,正是聚财当铺的掌柜。两人打开地窖暗门,把功德箱里的银钱往麻袋里装,笑声里满是贪婪。

“这少林寺的傻子就是多,”掌柜掂着沉甸甸的麻袋,“一根破木头佛像,他们都肯捐银子,活该被咱们抽成!”

慧明冷笑:“要不是我在账本上动手脚,哪有这么容易?等攒够了钱,我就还俗娶媳妇,这破庙谁爱待谁待!”

梁上的关羽捏紧了拳头。他想起那些背着干粮来拜佛的穷苦香客,想起瘸腿的老婆婆颤巍巍塞给功德箱的铜板,只觉得这两人的笑声比毒蛇的信子还让人恶心。

就在这时,地窖深处传来呜咽声。关羽借着月光往下看——地窖尽头竟锁着个孩子!那是负责清扫大雄宝殿的小沙弥,此刻被绑在柱子上,嘴里塞着布团,眼里满是恐惧。

“这小崽子撞见咱们交易,留着是祸害。”掌柜抽出短刀,“今晚就处理了,扔去后山喂狼。”

慧明犹豫了一下,最终咬咬牙:“动手快点,别留下痕迹。”

寒光闪过的瞬间,关羽从梁上跃下,青龙偃月刀带着风声劈在两人中间,刀背重重砸在掌柜手腕上,短刀“当啷”落地。“佛门清净地,容不得尔等败类放肆!”

慧明吓得瘫在地上,指着关羽语无伦次:“你…你不是挂单的居士吗?怎么会武功?”

关羽懒得废话,一脚踹翻掌柜,反手将慧明捆在柱子上。他解开小沙弥的绳索,孩子哭着说:“慧明师父还偷卖寺里的古籍,把《金刚经》的孤本都卖给了古董商!”

三、方丈的抉择

清晨的早课钟声里,全寺僧人聚集在大雄宝殿。慧明被押在佛前,紫檀木匣里的赃款摆在供桌上,银票上的数额让众僧倒吸冷气。

“慧明,你可知罪?”方丈坐在蒲团上,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慧明在地,哭诉自己是被当铺掌柜引诱,一时糊涂。掌柜却嘴硬:“和尚庙里的钱,不拿白不拿!你们这些假慈悲的,不也靠着香火钱肥了自己?”

这话像针一样扎在众僧心上。有年轻僧人忍不住喊:“把他们送官!让官府治罪!”

方丈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殿外跪着的香客——他们都是被消息引来的信徒,此刻满脸痛心。最终,方丈看向关羽:“关施主,你说该如何处置?”

关羽上前一步,声音朗朗:“佛法讲慈悲,却也讲因果。慧明身为知客僧,监守自盗,还欲害人性命,己破杀、盗二戒,不配再为僧人;聚财当铺勾结内奸,亵渎佛门,当交由官府查办,追回赃款。”他顿了顿,看向那箱赃款,“这些银子,当铸成一口大钟,钟上刻下此事的来龙去脉,悬于钟楼,让后世僧人警醒——佛前香火,是信众的虔诚,不是谋利的工具!”

众僧轰然应诺。香客们更是激动地叩拜,称这处置既守了佛法,又护了佛门清誉。

西、铸钟警世

三个月后,一口丈高的青铜大钟悬在了少林寺钟楼。钟身刻满密密麻麻的文字,详细记载了慧明监守自盗的经过,最后刻着关羽题写的十六字:“佛在心中,不在香火;利欲熏心,万劫不复。”

撞钟那天,关羽站在钟楼下,看着小沙弥敲响第一声钟——钟声洪亮,传遍嵩山七十二峰,连山下的村落都能听见。慧明己被逐出山门,聚财当铺被官府查封,掌柜锒铛入狱。

方丈握着关羽的手,老泪纵横:“施主不仅为少林除了奸,更给我等上了一课。所谓修行,不是整日敲木鱼念经文,是要守住本心,经得起银钱的诱惑啊。”

关羽望着满山的银杏叶,想起昨夜在藏经阁看到的《少林寺志》,里面记载着初祖达摩面壁九年的故事。他忽然明白,真正的“封神”,从来不是腾云驾雾的神通,而是在诱惑面前守住底线的坚定——就像这口警世钟,不必有惊天动地的力量,却能在每一声轰鸣里,唤醒人心深处的敬畏与良知。

夕阳西下时,关羽收拾好行囊。他要继续往东行去,听说泰山一带有人私开金矿,奴役矿工。而那口钟的余音,会一首跟着他,提醒他:无论走到哪里,锄奸除恶,守正护善,才是他身为“亭侯”的宿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