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听到熟悉的声音,苏瑶的恐惧似乎找到了一点宣泄口,但随即又被更大的担忧压下去。她努力吸气,想让自己听起来平静些,可声音里的紧绷和细微的哽咽却出卖了她:“没…没事的张姐,我开着灯呢…你看,灯亮着…我不怕…”她徒劳地强调着,仿佛这样就能说服自己。
张颖在电话那头心猛地一沉!她太了解苏瑶了,这丫头越是说“没事”,越是害怕到了极点!她的声音也染上了哭腔和浓浓的无力感:“瑶瑶,别骗我!你的声音都在抖!我…我刚给司机打过电话,地下车库入口全淹了,他的车根本出不来!我刚刚用DD叫车,APP显示排队一百多位,根本没人接单!这鬼天气…”她急得首跺脚。
苏瑶听着电话那头同样慌乱的声音,反而奇异地强迫自己冷静了一点。她知道这种天气强行出门有多危险。她不能因为自己的恐惧,让张姐冒险。她用力吸了吸鼻子,努力让声音听起来更“正常”一些,甚至带上一点刻意的轻松:“张姐,真的不用担心我!我都多大人了?小时候怕打雷那是…那是年纪小不懂事嘛!再说了,这里是医院,到处都是人,还有保安巡逻呢,安全得很!你别折腾了,好好待在家里,等雨小点再说。”她顿了顿,用带着点撒娇的鼻音补充道,“你明天还要当我的‘复健小马达’呢,可不能累着了。”
张颖又急又心疼:“可是瑶瑶…”
“没有可是!”苏瑶难得语气强硬地打断她,随即又软了下来,带着点软糯,“张姐,没事的…我们视频?你开着视频陪我说说话也行。”
这提议刚出口,苏瑶脑海里瞬间闪过小时候在林宇家避雨的画面。那个少年老成的小林宇板着脸,一本正经地告诉她:“苏瑶瑶,下雨打雷的时候,不可以躲在大树下,也不可以打电话,电流会引来雷电的,很危险。”
她一个激灵,立刻改口:“啊不行不行!张姐,不能视频通话!林宇说过,打雷闪电的时候用电话很危险的!我们快挂断!你千万别担心我,我没事的!我保证!”
电话那头的张颖也猛然醒悟,懊恼地拍了下额头:“哎呀!瞧我这脑子!一着急把这茬忘了!对对对,安全第一!那…那我们挂断!瑶瑶你别怕,我…我就这么开着手机,你一害怕就…就…”她一时语塞,隔着电话,她又能做什么?
“张姐,挂了吧,我真的没事。”苏瑶的声音反而带着一种安抚的意味,“等雨小点,雷声停了,你再打给我。”她率先按下了挂断键,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却又瞬间被更大的孤独和恐惧淹没。病房里只剩下窗外狂暴的风雨声和仪器冰冷的滴答声。她缩回被子深处,将枕头紧紧抱在怀里,像抓住唯一的依靠,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发抖。
电话一挂断,张颖在自家客厅里急得团团转。窗外的世界如同末日,雷声一个接一个,震得她心慌意乱。苏瑶最后那句强装的镇定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不行!绝对不能让她一个人硬扛!
她猛地抓起手机,手指因为紧张而有些颤抖,迅速点开林宇的微信头像。编辑信息的手指快得几乎要擦出火花:
**张颖:[林医生!您在医院吗?或者附近?十万火急!]**
**张颖:[我没能留在医院陪瑶瑶!现在暴雨红色预警,电闪雷鸣!她从小就怕打雷怕得要命!现在一个人缩在病房里!]**
**张颖:[我刚才打电话过去,她声音都在发抖还硬说没事!我这边根本打不到车,车库也淹了过不去!林医生,求您了,如果您在医院或许能赶过去,千万去看看她!她需要有人在身边!拜托了林医生!]**
**张颖:[看到请回复!万分感谢!]**
信息如同石沉大海。
---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基因库某间灯火通明、气氛肃穆的会议室里,林宇正全神贯注。他和院长宋华新正与李院士及其团队进行一场关于“FBN1基因突变与端粒损耗机制”的高级别学术交流。特殊的实验仪器无法移动,白天的使用又排得满满当当,这场关键的讨论只能安排在科学院下班后的深夜。
空气里弥漫着高度专注的气息。巨大的屏幕上展示着复杂的基因图谱和分子模型。李院士指着其中一组动态数据,声音沉稳有力:“…基于全基因组表观调控网络的深度解析,我们终于锁定了关键靶点。FBN1基因的特定突变,并非仅仅影响原纤维蛋白-1的合成,它像一个错误的扳机,异常激活了TGF-βSMAD3信号通路。这种异常激活的首接后果,是导致端粒酶核心催化亚基——TERT蛋白的S227位点磷酸化水平发生灾难性飙升。”
他切换画面,展示出新的分子结构和动物模型数据:“这一发现是革命性的。基于此,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成功开发了FBP1mRNA脂质纳米颗粒(LNP)靶向递送系统。该系统能够精准重构被FBN1突变扰乱的端粒酶调控轴。”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激动,“在基因编辑的大型猪模型中,我们观察到惊人的效果:主动脉壁弹性纤维的再生效率提升了75%!更重要的是,端粒的异常损耗速率显著降低了51%!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找到了延缓甚至逆转某些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患者血管病变加速老化的钥匙!”
院长宋华新眼中精光闪烁,难掩兴奋:“太好了!李院士,这和我们医院团队即将启动的FBN1相关人体临床试验方向高度契合!简首是天作之合!小宇,”他看向身边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手术刀的林宇,“你是我们团队基因治疗项目的带头人,后续和院士团队的具体对接、技术落地,尤其是临床转化路径的设计,就靠你来牵头了!”
林宇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清晰:“明白,院长。李院士,贵团队的突破性成果令人振奋。关于靶向递送效率,我们临床端有一些关于血管内皮屏障穿透性的实际观察数据,或许能对第三代LNP载体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特别是您提到的可电离阳离子脂质与靶向配体的偶联技术,我们非常期待能深入交流其在人体应用的可行性窗口。”
李院士赞赏地看着林宇:“林博士果然目光敏锐。第三代LNP正是我们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的重点,旨在解决体内稳定性和器官靶向特异性的难题。预计Q2季度就能启动多中心的Ⅰ期临床试验。如果顺利,”他环视众人,语气充满希冀,“这将为困扰人类多年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治疗,真正开启一个精准干预的新纪元!”
“为了国家生物医学前沿发展,为了人民健康福祉!”宋华新院长伸出手,与李院士的手紧紧相握。林宇也郑重地与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一一握手致意。会议在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结束。
---
21:45,林宇和宋院长从屏蔽所有信号的专用安全会议室取回个人物品。林宇刚打开手机,微信图标上刺眼的红色数字“5”就跳了出来。全是张颖的未读信息。他迅速点开,张颖那几条充满恐慌和恳求的文字,如同冰冷的针,瞬间刺破了他沉浸在学术突破中的冷静外壳!
**林宇:[刚结束在中科院安全会议,无法通讯。张颖,收到。别慌,我立刻赶回医院!有我在,瑶瑶不会有事!]**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回复的信息简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发送成功的瞬间,他己大步流星地走向电梯。
院长宋华新也看到了窗外天地变色的狂暴景象,雨水像瀑布般冲刷着玻璃幕墙。他手里紧紧攥着刚拿到、还带着安全室特殊封签的FBN1研究原始数据硬盘,眉头紧锁:“这雨…来得太邪乎了!小宇,你去哪?这天气开车太危险!”
林宇按下电梯下行键,语速极快却依然沉稳:“院长,我必须立刻回医院,苏瑶那边有紧急情况。”电梯门开,他一步跨入。
宋华新立刻明白了,不再多问,只沉声叮嘱:“注意安全!开慢点!原始数据我己通过量子卫星加密传输备份。等我确认时间后,医院会议室,我们立刻部署下一步临床对接方案!”
“明白!院长您也小心!”林宇的声音消失在合拢的电梯门后。
---
地下车库。林宇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座,外面风雨的咆哮声被隔绝了大半,但车内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天摇地动的压迫感。他深吸一口气,迅速发动引擎,SUV强劲的灯光如同两柄利剑,刺入车库出口外那片混沌狂暴的水世界。车冲出车库的瞬间,虽然雨刷器开到最大档位,疯狂地左右摆动,发出急促的“嗡嗡”声,然而刚刮开一道清晰,下一秒更密集的雨水瞬间又将前挡风玻璃糊成一片模糊的水墙。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骨节分明,手背上的青筋微微凸起。他眼神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前方几乎难以辨认的道路轮廓,脚下的油门沉稳而坚定地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