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爭议(求关注求支持)
行军司马衙署里,面对刘隱和刘好奇的眼光,刘台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二位兄长,弟欲以文取之。”
“何谓以文取之?”这次是刘隱出口问道。
“以大王名义上书朝廷,以岭南一体更利於管辖为由,请圣人將连州划入清海军。”
刘台说道。
连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不是没有先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朝廷於韶州置韶、连、郴三州都团练守捉使,统辖三州军务。
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乃废。
既有此先例,自然也可以再次调整。
刘隱闻言,皱了皱眉,缓缓说道:“这的確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能有用吗?”
刘也道:“倘若圣人不准呢?那岂不是一场空?”
刘台解释道:“诚如二位兄长所言,此策首要难度便是如何劝说圣人恩准此事。”
“弟以为,或可从韩建入手。”
“此前池元来时,曾对大王言道,韩建跋扈不已,颇多干预政事,以至宰相不敢自专“又,韩建以圣人名义行文四方,著四方诸道输献行在。”
“弟以为,或可以此为名义,厚赂韩建,促成此事!”
“於韩建而言,分割连州入清海军一事与他毫无瓜葛,不损害其利,却能收穫钱粮,更可卖我等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刘听完,说道:“听元达如此分析,我倒觉此事有望矣。昭贤以为如何?”
刘隱也点点头,认可道:“此事从韩建入手,倒確有促成之可能。但我等与之素无交情,又该如何探听其態度?”
刘台不慌不忙道:“阿兄是忘了池元了?我料其此次南来监军,必也是走通了韩建之关係。”
“既已有一,自亦可有再。”
刘也道:“不错,这池元既从行在而来,必与韩建有关联,或可供利用。”
刘隱想了想,说道:“那便暂且以为,此事能成。”
“可即便如此,假使圣人恩准后,武安军与连州拒不奉詔,又当如何?”
刘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你朝廷可以下詔,但地方奉不奉詔,你却是没有办法事先预料。
如今朝廷威望尽失,不奉詔是极有可能之事。
若是费了许多劲去促成下詔一事,最终却毫无效果,岂非让人耻笑?
刘台对此当然也有预料,於是继续解释道:“阿兄所言绝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