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昭华之年大概多少岁 > 19第 19 章(第2页)

19第 19 章(第2页)

人就是这样的,对谁越是好,反而还越关注对方,以后还要再付出一些,而人也更容易信任被自己帮过的人,而不是帮助自己的人。

施恩方总是容易觉得自己站在更高处。

其实那不过是人的弱点所在。

县主不觉得自己帮过蓝凤芝,说不得以蓝凤芝这精明劲头,刚刚那句话就是他编的,反正县主以前的确帮过很多人,随手撒几把五铢钱,设几处粥棚,还能活不少人呢。

县主可没想过自己这种行善,是什么需要人记住的事,因为这种事,也不过是县主、郡守夫人的名头应该做的,哪位县主、郡守夫人不做这种事?

县主那不信任的语气,让蓝凤芝愕然,因为他从未遇到过怀疑自己行善被受恩者记住的人,这些贵人们,都觉得自己是大善人,合该被所有人记住他们的大恩大德,并前来以命相报。那些侠义故事里,不都是这样写的?

蓝凤芝道:“是的,正是七年前,当时,家严过世,家慈受一比丘尼蛊惑,要将家里的所有财帛都舍给庙里,还要让我剃度出家,侍奉佛前,是县主阻止了此事。”

蓝凤芝这么一讲,别说,大家都觉得这是县主会做的事,别人不会做。

如今,虽然信奉儒、道的家族不少,但是,信奉佛教的更多,特别是生活很苦的百姓,受佛教影响更甚。

县主是从儒、法的,她也爱去佛庙里,也的确阻止了不少要把家业都舍给庙里的事。

因为干了好些次这种事,县主还是不记得蓝凤芝到底说的哪一出,也许蓝凤芝也是从县主曾经做过的事里找的一个来编撰的呢。

县主“嗯”了一声,说:“七年前啊,当时我还在江陵城呢。你是江陵人吗?”

蓝凤芝道:“是。县主。下官正是江陵人。到如今,下官还记得县主当年如何说动家慈,之后便深受鼓舞,要勤学奋进,不然便只是如石头肉虫一般而活了。”

县主认真思索了一会儿,大约记起来了什么,道:“哦,你的母亲姓庄,是不是?”

蓝凤芝道:“正是。家慈姓庄,名青修,行三,邻里称她庄三娘。”

县主说:“哦哦,我知道了,是那件事。”

清商看县主兴致盎然,便也问起是什么事。

当年,李氏刚刚篡夺了魏氏江山,对这件事,以县主所处环境,是早有所感的。

她的外祖父烈帝,虽然很宠爱她的母亲,甚至,任由她的母亲自己挑选了驸马元氏子弟,但是,她外祖父并不是多么开明大度的人,他刚愎自用,又生性多疑,老年更是性情残暴,因立储及有人谋反等事,他杀了不少宗室皇亲和朝臣,再加上年年用兵,内忧外患,军中将才不足,让立有军功的李崇辺就此不断坐大,成一方诸侯。

但不让李崇辺坐大,显然也不行,没有李崇辺镇守北线,匈奴也打进洛阳了。

县主下嫁李文吉之前,便和父亲讨论过此事。

要是打压李崇辺,魏氏江山更是早早保不住的,所以,只能让李崇辺为魏氏效忠,魏氏皇朝再出明主,才能更好地延续魏氏统治。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而要出明主,又何其不易。

烈帝自己暴虐多疑,几个儿子则都又多疑又懦弱,加之争夺皇位的风波,最后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烈帝驾崩后,便是仅仅只有四岁的小皇子继位,由此,李氏更加坐大,先是坐晋阳而遥控朝廷,后直接摄政夺权。

当年,烈帝要杀李崇辺时,是她父亲一力保他,说李崇辺没有反叛之心。李崇辺一直将自己的儿子李彰放在公主府教养,是为质子,烈帝很宠爱自己的女儿当阳公主,曾经还说过要是当阳公主是男儿身,那他就立她做太子的话,虽是笑谈,但也可见他的心意,他爱屋及乌,对文才斐然的女婿元轶也很看重,所以他相信了元轶的话,没杀李崇辺不说,还给了他更大的权力。当然,其实当时不信元轶的话,也不行,当时没有人可以取代李崇辺镇守北线,要不费力杀了李崇辺也不可能,而要是李崇辺当场带兵反叛,天下只会更乱。

烈帝驾崩后,小皇帝继位,元轶将独女元羡下嫁给年龄最相当的李文吉时,便对元羡表达过担忧。李氏家族权势太过不说,且手握兵权,还一家独大,如果李崇辺不篡位则罢,要是要篡位,一时之间,魏氏皇族是没有办法对抗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等小皇帝慢慢长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扶持他人,削弱李氏的兵权。

元羡当时能明白父亲的意思。但是,她也知道,从历史来看,几乎不可能办到。既然她都知道这事,她父亲会不明白吗?

李文吉南下到南郡,也有元轶的意思在,他希望女儿和女婿暂时远离政治中心,这样,无论如何是更容易保住性命的。

元羡当时并不想离开,但还是离开了京城。

她随着李文吉到南郡后两年,李崇辺果真逼迫了小皇帝禅位,后又在七天后就毒杀了他。

元羡得到这些消息时,正怀着身孕,因为她早有预感,所以,得知此事虽然震惊难过,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文吉便不一样了,他自此为宗室,一心想封王,当即写信去恭贺,并给新皇帝表忠心,还要求回京为伯父效忠尽力,元羡看到那信,自是心堵,二人就此离心。

李文吉的信让忠仆带着兵士北上送进京,却没有得到新皇的旨意。

想来新皇忙得很,没有空及时回复堂侄。

元羡这时期,喜欢从郡守府出门,着便装戴幂篱游荡于江陵城内外。

李文吉一心想着会被伯父封王的事,而且他也知道元羡必定因为李氏篡位难过,所以没怎么在意元羡。

再者,李文吉这时因为元羡的身份也自己身份尴尬,甚至犹豫自己是否应该和元羡离婚,所以元羡总往外跑,不修女德,李文吉更容易找到休妻的理由,更是不会阻止她出门。

元羡自然也不会让李文吉抓到太多把柄,所以很喜欢去佛寺。

她父亲信儒,而李氏一族信佛,元羡母亲也信佛,元羡去佛寺,自是无错。

那天,天上下着润润小雨,元羡带了两名婢女,自己撑了伞,从牛车上下来,正望着前方不远的一处小庙,就见一名女子拉着一名男童进去,那男童犹自在哭,女子便呵斥他马上要进庙宇了,不要失礼于佛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