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院竟参与钟楼的督察工作。
说明在这年,古建筑、古文物的人才极其稀有。
哪怕过30年后,负责组织维修钟楼的人,也是没接触过古建筑领域的建设局小领导。
李二河看著受伤的工人们。
有的大腿骨折,红白色骨头茬子露在外面,工人不停的哀嚎。
“別看了,现在全国支援前线,能分配给这些工人的药品只怕不多。”
李二河纳闷一大妈叫自己来这的目的。
难道又要打扫卫生,处理善后?
“二河,今天钱主任往上推荐你,负责一面墙的木架搭建任务。”
李二河顿时明白这趟前来的真实目的。
“有工钱吗?”
一大妈翻个白眼道:“国家能欠你的钱?”
李二河面带憨笑,拿出药囊说:
“一大妈,这是我跟同仁堂合作发明的金丝避瘟囊,你帮我往上报吧。”
一大妈新奇地摆弄著药囊,就听见李二河跟她说几句话。
一大妈听完后抬起头,斜瞪著李二河。
李二河早已转身离走,手里一直摸著那盒盘尼西林。
……
大河木业店。
李二河闭目沉思,想著盘尼西林如何使用。
这一年,国家已经能生產几十公斤的盘尼西林,但远远达不到需求的量。
一盒盘尼西林中有12支玻璃锥形药剂。
放在几年前,这就是十二根金条。
哪怕到这一年,黑市上的价格也极其昂贵。
他不能隨便拿出来使用,容易被人举报,难以说清来源。
等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再考虑这个问题。
李二河收回思绪,望著眼前工作的眾人。
王民生指导著孔二柱粗加工著木料,秦英专心製造筛网。
赵兰时不时瞅著秦英,眼神中带著八卦的兴奋。
宋明月呢?
李二河走到不远的旧铁匠铺。
宋明月穿著厚袄,砸著铁疙瘩。
汗水顺著头髮丝往下滴答,精致的眼睫毛一眨一眨著。
吸潮板的填充材料,需要活性炭。
而活性炭,最缺的就是密闭的窑,用来將木头变成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