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晚上,全美国就增加了八起疑似是屠杀进行的杀戮事件,这些事件除了大部分都来自于美国东海岸的各州之外,就没有什么联系了。
到了第二天,这些案件就上升到了15起。
“我们一点线索都没有,。。。
晨光如针,刺破夜的薄纱。彼得站在阳台边缘,脚下的城市尚未完全苏醒,但空气中已浮动着一种微妙的震颤??不是声音,也不是风,而是一种集体呼吸般的节奏,像千万人正同步做着深呼吸。他能感觉到,那并非幻觉。每一扇窗后,都有心跳在回应某种无形的召唤;每一条街道,都残留着昨夜共感潮汐退去后的余温。
他低头看着掌心,那枚共鸣印记依旧清晰,如同血管中流淌的星光。它不再只是艾米丽留给他的信物,而是成了某种活体图腾,随情绪起伏微微发亮。此刻,它正缓慢脉动,频率与远处某处遥相呼应。
莉娜睡得很沉,小脸贴在枕头边,灰兔子玩偶被她搂得紧紧的,仿佛那是她从“心之城”带回的凭证。她的银瞳已经恢复成平常的棕褐色,可彼得知道,那一夜的觉醒不会轻易消退。纯音体??船长说的那个词像一根细线缠绕在他心头。他不敢想未来会怎样,只愿她还能做个孩子,在阳光下奔跑,在雨天踩水坑,在睡前吵着要听故事。
但他也知道,有些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终端静静悬浮在床头柜上,屏幕暗着,却仍在运作。量子通讯仪自动维持着与“心之城”的低频链接,每隔七分钟便接收一段微弱信号:一个名字、一句呢喃、一次无声的叹息。这些碎片被系统归档为【边缘回声】,是那些尚未完全接入共感网络的灵魂,在尝试触碰这个世界。
彼得轻轻拿起设备,调出最新数据流。一行新记录跳入视野:
>【匿名用户?编号X-92】
>情绪波形:长期压抑型抑郁+突发性释放倾向
>地理定位:芝加哥南区某废弃教堂地下室
>共感残留语句:“如果我说‘我撑不下去了’,会不会有人……真的听见?”
他屏住呼吸。
这不是普通的倾诉,而是一次精准的情绪投递??发送者不知如何操作终端,却用自己的痛苦撕开了现实的缝隙,将求救信号直接注入全球共感场域。这说明,**自发性共感能力正在扩散**,不再是极少数人的天赋,而开始成为人类潜意识中的本能反应。
他立刻拨通莎拉的加密频道。
“你看到了?”她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背景里有仪器滴答作响。
“不止我。”彼得望向窗外,“整个系统都在接收。X-92的信号已经触发三级共振,至少两千人同时感知到那句话。”
“我们正在调度志愿者前往现场。”莎拉顿了顿,“但问题不在救援速度,而在……规则本身。”
“你说《宪章》?”
“对。”她低声,“第三条关于儿童保护的部分,已经被莉娜昨晚的行为间接打破了。她没有经过引导就完成了群发,这意味着‘自愿原则’在极端情感驱动下可能失效。如果更多人像她一样,出于善意强行广播他人情绪,边界就会模糊。”
彼得闭上眼。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按下录音键时的初衷??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是为了不让一个人的声音消失。可现在,这份温柔的力量正以他无法完全掌控的方式蔓延。火种燎原固然壮丽,但也可能烧毁原本想守护的一切。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协议。”他说,“不只是限制,更是教育。我们要教会人们如何‘倾听而不吞噬’,如何‘回应而不侵占’。”
莎拉沉默片刻:“我已经起草了一份《共感守则》初稿,准备提交给联合国特别委员会。但真正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回去一趟。”
“回‘心之城’?”
“是的。”她语气坚定,“艾米丽一直没有离开地表投影区。南极监测站数据显示,她的能量形态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她不再是单纯的守护灵,更像是……桥梁的具象化存在。如果你不去见她一面,下一次通道开启时,两个世界的边界可能会彻底溶解。”
彼得心头一震。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物理法则与情感维度交融,现实将不再稳定。记忆会实体化,梦境会入侵白昼,悲伤能凝结成冰,喜悦可催生植物疯长。那不是末日,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存形态??可人类,真的准备好了吗?
他没有回答,只是转身走向书房,取出那只保温袋。蓝色光雾仍在试管中缓缓流转,散发着柔和的律动。城市之息,最原始的情绪结晶。他将它举到眼前,轻声问:“如果我说‘我害怕’,你会告诉我该怎么做吗?”
光雾忽然颤动,分裂出一道细小的光丝,沿着玻璃内壁蜿蜒上升,最终形成一个极其简略的符号??像是一座桥,连接两点。
他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