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劣幣,还有假钞,从有货幣流通的时候,只要是铸造和印刷的货幣发行出来,就一直存在假幣,一直到了现在。
“蔡公若有一日,能重返汴梁,不知能否推行新幣,到时候官家必然见用。”
蔡京只是点头,他只是要听听黎风的意见。
宋朝年號这块先不用论,仅仅是镀铜货幣,发行货幣的准备金,採用本位制度这块,听著都是非常先进的。
以国家信用来发行货幣,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黎风甚至给蔡京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提到了准备金的可选用法。
也要考虑到储存,虽然黎风更想用的是粮本位或者盐本位,这样就地取材的制度,可是蔡京却对金本位和银本位更有兴趣一点。
果然是会搞钱的大奸臣,他认为贵金属保值能力更强,而且借著准备金还可以大量的超发货幣。
您老就是以后到了美联储去,他们大概都会对您敞开大门!
黎风能想,但不能说这个事。
他只能说正经的业务问题,而最近的一个能够输出金银的地方,其实倒也很容易找。
铜料能够和大理国的段王爷,还有实际控制国家的高国相好好谈谈,而且中国地方这么大,要找到一些產铜的地方,也並不困难。
但金银作为准备金,国內又並不盛產,这可不像是一些欧洲和中东的国家,直接就在矿脉附近,要大量的金银,国內这些矿脉,现在开发可能都不太顶用,还需要找一些浅层的矿脉。
而且这个地方,还要和宋朝贸易关係密切。
甚至黎风讲完了以后,蔡京已经有了大概的设想,这时候又要问他。
“小子讲了金本位,用金银储备,发行货幣,可是金银又从何来?”
黎风有过一个想法,就是利用现代金银比的兑换差距,以现代的工业用银,作为北宋的准备金,不过这样的话,价值的差额是他一时间无法估算的,而黄金本身的保值作用,金银兑换比现代和北宋的差距,难免会出问题。
要是在这边搞的话,还是需要商品流通起来。
更何况,要从现代调动大量的黄金白银,现代这边也不会允许的。
真的要搞起来,还是要从邻居的日本去找浅层矿床。
正好日本这地方,虽然三天两头要地震,可是金银的储备量很大,但是却因为铜钱铸造的差,实际上货幣方面很是吃紧。
尤其是,日本的货幣流通,要比大陆上差的多,因此铜钱使用一直是个无底洞。
实际上,两宋时期,日本人经常会驾船经常会来进行铜钱贸易。
黎风人在杭州,也不是没在市舶司见过古代的外国人,要是到了泉州和广州,也有脑袋上是白头巾的那些阿拉伯商人。
如果货幣能够流通起来,加上商品生產的进步,实际上在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背后,也是可以通过宋朝相对於此时周边各国更强的生產力,通过一系列优势產业,比如纺织、丝绸、瓷器、茶叶,还有和缺乏铜钱的各国兑换贵金属,以及输入的各种珍宝。
甚至一边收割著人家,他还要谢谢咱呢!
此时的日本,还是在平安时代的末期,武士阶层已经形成,他们自己却没有铸幣能力,军费开支都是很大的问题。
就这么输出货幣,对方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改换了镀铜货幣输出的话,能够减少铜的输出量,还能够让贵金属流入,时间长了以后,也能够增加储备金,来增加北宋货幣的信用度。
哪怕是镀铜的“xx通宝”,在流通出去以后,也是拥有很强的信用的,而且硬幣看著光鲜,也能够体现出新超气象。
要不然,新幣就得多往里面加铅,让成色差一些了,那样不仅是不好看的问题,私铸劣幣也会更容易进入市场。
但镀铜货幣就不一样了,这个要是拿出来,在宋朝肯定是没法仿冒的。
其实黎风心里不想这么狠,是用铜锌合金,但是不能高估了古代人对於含铜货幣会干出来什么。他们只是民风淳朴,但是节操可是更容易掉的一乾二净,而且在宋朝有了简单防偽措施,也架不住有假“交子”和劣质的假幣在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