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擬出来的地图上上亮起几个红点,旁边標註著“tdk”、“日立”、“索尼”。
“供应链分析:核心元器件,包括视频磁头、高精度电机、射频调製器、专用c晶片,95%由日本企业垄断,获取稳定供应链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地图迅速切换,变成了一张动態的增长曲线图。
横轴是年份,从1980年到1990年。
纵轴是市场规模。
一条红色的曲线从一个极低的起点开始,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上疯狂攀升,在1988年左右达到顶峰,形成一个巨大的驼峰。
“市场规模预测:全球市场將在未来五年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国內市场预计在1984年开始启蒙,1986年进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將从最初的几万台迅速攀升至数百万台。利润率远高於录音机產品。”
最后,画面定格在一行清晰的结论上。
“结论:家用录像机是继黑白电视机之后,未来十年內最大的家电市场机遇。谁能率先突破技术壁垒,建立自主生產能力,谁就能主导下一个时代的家庭娱乐中心。”
“建议:立刻启动项目,此为最高优先级战略。”
“涛哥?涛哥?”
王红林的声音將林涛从深度的信息洪流中拉了回来。
他睁开眼,伏尔加轿车已经停在了新阳厂的办公楼前。
夕阳的余暉將整座工厂染上了一层金色。
“怎么了?想事情这么入神?”
王红林有些关切的问。
“没什么。”
林涛揉了揉太阳穴,推开车门,
“只是在想,一万台的订单,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秦思源的技术部。
技术部里,几个技术员正围著一台拆开的隨身听激烈的討论著。
看到林涛进来,都立刻安静下来。
林涛没有理会他们,他走到一张空著的大绘图桌前,拿起一支铅笔,铺开一张崭新的绘图纸。
他没有丝毫犹豫,手腕稳定的移动,一条条精准的线条在纸上出现。
他画的不是隨身听的电路图,也不是任何与录音机相关的设计。
一个方正的盒子轮廓,內部被分割成几个区域。
他一边画,一边在旁边用小字飞快的標註。
电源模块、高频头、中放解码电路、伺服电机控”、磁鼓总成秦思源好奇的凑了过来,只看了一眼,眉头就紧紧皱起。
这些名词和结构,他从未见过,完全超出了录音机的范畴。
“林厂长,这是—什么?”
林涛停下笔,看著图纸上那个初具雏形的、属於未来的机器,眼中闪烁著一种秦思源从未见过的光芒。
还是秦思源心思细腻,转身把屋里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请了出去。
隨后来到桌边,她的心思也沉入了那片电子的海洋。
无数枯燥的线条,在她的眼中胜过万千美丽的风景。
这是多么美妙的组合。
她有些疑惑,林厂长这趟不是出去抓坏人了吗?
又从哪里得到的这么多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