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屿川低头看著手中的《太乙金华宗旨》,手掌轻轻覆在封面上。
指腹反覆摩挲著表面的纹路。
那是岁月留下的质感。
他喉结轻轻滚了滚,心里泛起阵微妙的波澜。
这书他在前世就有耳闻,乃是唐末得道仙人吕洞宾所著。
“师傅,这是要学什么?”他抬起头看向袁师傅。
“你先看看。”后者晃了晃酒葫芦。
“好吧。”
他撇撇嘴,师傅说啥那就做唄。
指尖捏著书脊,轻轻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混著檀香扑面而来,是陈年宣纸特有的味道。
书页上用狼毫笔写著一行楷书,字跡苍劲有力,笔画间带著股洒脱的仙气。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
心中好像被什么撞了一下。
写的真好。
他忍不住轻声讚嘆,指尖轻轻拂过字跡,似能摸到笔锋划过纸页的力度。
人在天地间不过是蜉蝣般的存在,可蜉蝣,活出自己的大道,也可將天地视为泡影。
心中反覆读了几遍,才继续往下翻。
继续往下翻,第一章的標题“天心”二字用硃砂写就,红得像燃著的火。
正文是竖排的古文:“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
黑屿川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古文確实晦涩,好在每句下面都有手写的註解,用的是浅灰色的墨,不抢正文的风头,却足够清晰。
袁师傅跟林清竹在一旁低声聊著什么。
他没听,逐字逐句地读著手中之物,连带著註解,很快就沉浸了道中。
书不厚,只有十三章。
书里说人有两大意识系统——元神和识神。
元神是先天带来的灵性,清净无染,藏在头部的天心——两目之间的方寸之地,是能超越生死的根本。
识神则是后天养成的思维,被欲望和杂念驱动,住在心臟附近,平时我们的日常想法、行为,大多是识神在主导。
修炼的关键,就是制魄断识。
把识神的杂念压下去,让元神重新掌控身体,把平时耗散在看、听、闻、尝、触上的生命能量收回来。
这就是逆法。
和普通人顺著欲望耗散能量的活法正好相反。
而核心的修炼方法,叫——回光。
具体法子是闭上眼睛,內视两眉之间的眉心,把平时放在外界的注意力收回来,往自己的灵性核心聚。
这个过程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