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洪武元年年间是哪个朝代 > 第66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第1页)

第66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第1页)

于谦的名声和真实的所作所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就完全是两个人。

尤其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和站在歷史的下游看他的时候。

这种割裂感尤其强烈。

宣德五年的时候,也就是朱祁镇的爹——朱瞻基时期,于谦在三杨的举荐下,去了河南、山西担任巡抚,身上还兼著兵部侍郎的职位。

这一当,就是十九年。

他当巡抚的一个职责,就是督查粮仓、粮税等。

很巧合的是,土木堡之变时的关键人物——杨洪,此时就在宣府。

离谱的是,正史,如《明史》、《明实录》等,未曾记载两个人有过交际,反而是杨洪驻地的地方志有记载说两人商谈过事情。

两人的辖区是有重合区域的,职责是必然有交集的。

在长达十九年的时间里,两人怎么可能没有见面商谈过公事?

没有交集就奇了怪了!

因为这意味著于谦在任职期间的十九年间,他都是失职的。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他辜负了三杨和朱瞻基的信任,尸位素餐。

土木堡之变后的景泰年间,尤其是前几年,于谦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军务、政务,他都能插手其中,並且能发挥主导作用。

连內阁里都有他一手推上去的人!

尤其是军事上,十团营是他一手弄出来的,杨洪第一个加入。

而景泰朝比得上朱祁镇治下的正统和天顺两朝吗?

不说別的功绩,单以粮价和逃兵数量看。

粮价和逃兵,和于谦的关係很大。

数学是不会骗人的。

景泰年间的粮价,是正统年间的两倍。

土木堡之变前,逃兵六十六万。

朱祁镇掌权后的天顺年间,再查逃兵数量,这个数字突破了百万。

也就是说,景泰年间,经过于谦这个兵部尚书不断的改革后,大明武备更差了。

于谦歷任兵部侍郎,在景泰元年,就成了兵部尚书,他掌控著全国军事政务、后勤等。

逃兵问题,他是第一责任人。

土木堡之变时,于谦在京城充当兵部左侍郎,而当时的兵部尚书鄺埜(kuàngyě),则跟隨朱祁镇巡边去了。

土木堡距离京城仅200里,留守在京城,负责大军后勤的于谦,让朱祁镇的大军断粮了。

要知道,在正统朝之前,大明各地、各层级的粮仓的储备粮,可以用“国有三年粮”来描述,足够让大明吃三年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