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自问帐册没有问题,每一笔开支都记录在上面了。
但谁能猜到自家东家是怎么想的?
若是嫌弃他们开支大,或者採买的价格贵了,总能找到问题的。
朱先安接过薄薄的帐册后,对二人笑道:
“且安心就是,我就隨便看看。你们先坐。”
两位管事莫名稍鬆了口气。
示意二人坐下后,朱先安才打开帐册看了起来。
二人记录的帐册,各不相同。
记录用的数字不是,“123。。。”,也不是“壹贰叄。。。,而是”“一二三。。。”。
前者数字还未曾出现,中者虽然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只是被小范围的用来记帐。
而后者记帐方式,是当前最常见的记帐方式。
这种用“一二三。。。”记帐的方式,极其容易被篡改。
比如“一”改“二”,改“三”,甚至改“十”。
后世用的大写记帐法——“壹贰叄。。。”,正是郭桓案后,朱元璋强行推行天下,並且一直沿用至后世的。
朱先安自然也打算採用这种方式来记帐。
熟读歷史的,以及学过杂七杂八知识的他,深刻认识到,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崩溃,往往都是从財政权开始的。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家,一门双国公。
三年后,朱元璋封功臣,也仅有六位获封国公。
贾家何其荣耀?
但由於財政败坏,家族蛀虫和家奴贪污的缘故,导致贾家世风日下,不过短短五代,就已经败亡了。
明末同样如此,江南富庶之地,商业何其发达?
一年收入竟然只有区区九百两!
不是九百万两,而是九百两!
何其可笑?
这是商人对朝廷、对皇帝赤裸裸的羞辱。
可怜崇禎匆匆上位,首辅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没有一个能弄来钱的。
即使弄来钱,也发不到下面的军队手里。
江淮、浙、赣、山东等地,收不上税,西北和辽东的边军没有粮食吃,那就別怪他们红著眼拿著刀亲自去拿了。
记帐方式,是財政权力的基础,不管多重视都不为过。
两位管事记下的帐册很简单,简单地一眼就扫了过去。
已经购置了被、衣物、鞋袜、水缸、碗筷等基本家具。
朱先安粗略看了一下,价格上看不出问题。
他最后又看了看销的总价。
目前费了十两二钱银子。
总共不到半盏茶的功夫,朱先安就將帐册看完了。
他放下帐册,一言不发。
两位管事一脸忐忑,紧张,皆以为朱先安不满意他们的表现,要给他们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