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 480回家(第1页)

480回家(第1页)

夜还深,天色昏暗。

黑色的河水中,张夏抱着那截浮木随波逐流。

耳边只有浪花声,张夏低头看着陈迹闭目不醒的侧脸,揽着他的胳膊又用力了些,生怕河水将他卷走。

从洛城到固原,从固原到京城,。。。

宁启合上日记,指尖在封皮上轻轻摩挲,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旧梦。窗外暮色渐浓,青山书院的飞檐翘角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远处传来学生们齐声诵读《礼记》的声音,清亮如泉,汩滴入心。

他站起身,将那本尘封多年的笔记放回原处,又顺手拂去书架上的浮灰。藏书阁静得能听见纸页间风穿行的微响。十年光阴,如一页页泛黄的手稿,在不经意间悄然堆积。而今这阁中万卷,不再只是经史子集的陈列,更有无数亲历者写下的“心录”??那些从战火中幸存的孩子,用颤抖的笔记录下噩梦与救赎,一字一句,皆是血泪浇灌出的清醒。

宁启走至窗前,望着庭院里一群少年正在练剑。他们动作尚显生涩,却眼神坚定。其中一个小女孩扎着红绳辫子,左腿微跛,却是最专注的一个。她每出一招,都低声念道:“我不怕黑,我不怕疼,我要成为光。”

那是十年前北境屠村唯一的活口,被人背到书院时已奄奄一息。陈迹亲自为她接骨疗伤,宁启则每夜守在床边,讲一个又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如今她已能独立行走,甚至主动教其他孩子打基础剑式。她说:“先生说,身体可以残,但心不能弯。”

宁启嘴角浮起笑意,正欲转身离去,忽觉袖中一物微热。他探手取出,正是当年祭坛觉醒时所得的半枚玉佩残片。它一直贴身佩戴,从未离身,如今竟隐隐发烫,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如同血脉般缓缓延伸。

他心头一震。

这不是第一次异变。三年前某个雪夜,这块玉佩也曾微微震动,当时他正为一名失语孤儿讲解《诗经?小雅》,讲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时,玉佩忽然沁出一滴血珠,落在书页上,竟化作一行小字:“你还记得井底的温度吗?”

此后数日,他夜夜梦见枯井,梦见那个蜷缩在黑暗中的小男孩,听见两种声音反复交锋:杀戮以复仇,或忍耐以重生。

而现在,玉佩再次苏醒。

宁启凝视掌心,低声自语:“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小豆子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脸上满是惊惶:“宁启老师!不好了!北境快马传信,第九关遗址……又出现了脚印!”

宁启猛地抬头:“什么脚印?”

“和十年前一模一样!”小豆子声音发抖,“三百六十九步,从长城延伸至祭坛,步步渗血。可现场查探,毫无踪迹,连风向都没变过……更可怕的是,昨夜七塔钟声再度自鸣,这次持续了整整五日,百姓纷纷跪拜,说是‘归魂归来’!”

宁启沉默片刻,缓缓握紧玉佩。

他知道,柳无尘或许真的消散了,但他所代表的那种“恨”的本质,并未死去。只要世间仍有无法化解的冤屈、无法安放的亡魂,就会有人听见那来自深渊的低语。

而这玉佩,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媒介。

他快步走出藏书阁,直奔后山精舍。陈迹这些年虽退居幕后,仍每日静修调息,偶尔回授课程。宁启推门而入时,老人正倚窗品茶,目光落在远处一朵飘过的云上,神情恬淡。

“来了。”陈迹没有回头,声音温和如初春溪水。

宁启单膝跪地,双手奉上玉佩:“先生,它又动了。”

陈迹接过玉佩,细细端详,眉头微蹙。良久,他轻叹一声:“原来如此。当年我们以为斩断了因果之线,实则只是压下了火种。如今这火,要从别处燃起。”

“是谁?”宁启问。

“不是谁。”陈迹摇头,“是一群人。一群被遗忘的人。”

他起身走到墙边,掀开一幅山水挂轴,露出其后一幅古老地图。图中标注着九处红点,分别对应九大古战场遗址。其中第八点已被划去,唯独第九点??也就是北境第九关??闪烁着幽幽蓝光。

“你可知为何柳无尘会选择那里作为转生之地?”

“因为……那是您逃离火城的最后一站?”

“不。”陈迹摇头,“是因为那里埋着三万具无名尸骨。他们不是战死将士,而是被朝廷下令‘灭口’的平民。当年敌军破城后,这些百姓并未反抗,反而打开粮仓救济难民。可事后清算时,却被定为‘通敌叛国’,尽数坑杀,连碑都没有立一座。”

宁启瞳孔微缩。

“他们的怨气从未散去。”陈迹低声道,“柳无尘不过是借用了这份恨意。而现在,这份恨意找到了新的出口??有人开始梦见那些死者的声音,有人半夜听见哭喊,有人在梦中走过那条血路,一步一痛。”

“所以这次的脚印……是亡魂在求救?”

“是。”陈迹点头,“而且,他们认出了你。因为你曾踏入记忆之渊,因为你听见过最初的哭泣。你是唯一能听见他们说话的人。”

宁启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仿佛还能感受到十年前那场共忆带来的灼烧感。他忽然明白,自己之所以能从黑暗中走出,不仅仅是因为陈迹的教导,更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份痛苦??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再经历同样的命运。

“我要去一趟北境。”他说。

陈迹没有阻拦,只问:“带什么?”

“一本书,一支笔,还有一盏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