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小说网

悠哉小说网>红楼琏二爷笔趣阁 > 第970章 大婚三(第2页)

第970章 大婚三(第2页)

“正是。”秦骁递上一份密档,“据被捕炭库太监供述,严党覆灭前曾秘密联络江南盐商、漕运巨头及部分退隐官员,组建‘复礼盟’,宗旨是‘驱除暴政,恢复祖制’。他们视大人您为头号祸患,称您‘以法治乱礼,以妇干政败家邦’。此次纵火东宫,便是‘青蚨’出资,漠北出人,内外勾结之举。”

贾琏沉默良久,忽而笑了:“有意思。他们口口声声说我要败坏纲常,可自己却连弑君都敢谋划,这才是真正的礼崩乐坏。”

“更麻烦的是,”秦骁低声道,“我们在兵部发现一份调令副本:三个月后,西北边军将有一次大规模轮换,涉及八万将士。而负责拟定名单的,正是曾参与‘拖延雁门粮草案’却侥幸脱罪的兵部主事冯敬之。此人表面清廉,实则与‘复礼盟’往来密切。”

贾琏眼神陡冷:“他们是想趁换防之际,在军中埋下大批内应。一旦北方战事再起,便可里应外合,切断补给,制造溃败。”

“属下已派人盯死冯敬之,但他极警觉,从未亲自传递消息。所有联络皆通过一名书童完成,那孩子才十二岁,每日出入各大书院,看似寻常。”

贾琏沉吟片刻,忽道:“把那孩子带回来,不要惊动他。我要亲自见他。”

当夜,那名书童被秘密接入巡察司别院。贾琏并未以威压之势相见,反而命人备了热饭热菜,亲自陪他用膳。

孩子起初战战兢兢,待察觉并无恶意,才小声问道:“大人……我会被杀吗?”

贾琏摇头:“不会。只要你愿意说实话。”

孩子泪光闪动:“我不是坏人……我只是穷。冯先生给了我娘十两银子,让我帮他送些纸条。我不知道是什么,也不敢问……他说要是泄密,全家都要死。”

贾琏轻叹:“你做得没错。活下去,本就是人的本能。但我现在给你另一个选择:帮我抓住真正害你娘担惊受怕的人。我可以保你们母子平安,送你进义学读书,将来做一名正直的官吏。”

孩子怔住,良久,终于跪下磕头:“我愿意。”

凭借这条线索,贾琏顺藤摸瓜,七日内破获“复礼盟”在京秘密联络点十一处,逮捕骨干二十三人,截获密信四十七封。其中有两封尤为惊人:一封来自江南某大儒,直言“贾贼不死,孔孟之道不兴”,愿倾尽家财资助“义举”;另一封则出自一位早已致仕的老宰相之手,写道:“待时机成熟,当迎立新君,废伪法,清君侧。”

贾琏将这些证据尽数呈于御前。

宁桓看完,久久无言,最终只说了一句:“朕一直以为,最难对付的是外敌。如今才知,最可怕的,是那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一心只想让天下回到黑暗的人。”

三日后,诏令下达:凡参与“复礼盟”者,无论在职与否,一律革职查办,家产抄没,子孙三代不得科举。同时宣布,《女子受教权法案》实施细则即日起全国推行,违令阻学者,以谋逆论处。

与此同时,黛玉在苏州主持的“辩律会”也传来喜讯:一名十五岁少女依《保障法》第十七条,成功状告族长霸占亡父遗产,法院判其继承全部田产,并责令族长公开道歉。此案震动江南士林,被称为“黄毛丫头断祖产”,民间传唱成曲。

贾琏得知后,只淡淡一笑,提笔批下一语:“民智初开,如春芽破土,纵有千钧压顶,亦必向上而生。”

然而,风暴从未真正平息。

腊月廿三,小年之夜,京城突降暴雪。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驶入西山脚下,停在碧云寺外。车上走下一名披斗篷的女子,面容清瘦,眼神坚定。她正是黛玉。

她未进寺门,径直走向陆明远夫妇墓前,放下一束梅花,点燃香烛,静静跪下。

“陆大人,夫人……”她低声说,“我来了。带着您的理想,也带着他的信念。今日女塾开课,第一课我亲授‘平等’二字。有个小女孩问我:‘老师,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们这些?’我说:‘因为从前,有人不想你们知道。’”

风雪中,她的声音几近呜咽:“我知道这条路有多难。我也害怕。可每当我想退缩,就会想起琏兄站在雪地里的背影。他从不曾回头,却一直在前行。所以我也不能停下。”

她取出一本手抄课本,轻轻放在碑前:“这是我编的第一册《女子律学启蒙》,若您泉下有知,请护佑它流传千里,深入人心。”

就在此时,远处树影晃动,一人缓步走来。竟是贾琏。

他未穿官服,只着素袍,肩头落满雪花。

“你怎么来了?”黛玉惊讶。

“我每年今日都来。”他蹲下身,拂去碑上积雪,“你说得对,她们不该不知道。所以我们得一直说,说到所有人都听见为止。”

两人并肩伫立,沉默良久。

最后,贾琏道:“等春天来了,我把巡察司旁边那座废园修一修,办一所京城最好的女子讲学堂。你来做山长,好不好?”

黛玉望着他疲惫却明亮的眼,轻轻点头:“好。”

风雪渐歇,星辰重现。远处京城灯火如河,流淌不息。

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原上,一名星火小吏正借着篝火誊抄最新法令。他身旁,一群牧民围坐倾听,尽管听不懂全部词汇,但他们的眼神,已不再麻木。

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春天或许寒冷,但从不缺席。

贾琏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但此刻,他愿意相信??黎明终将到来。

热门小说推荐

道吟
守着猫睡觉的鱼道吟
...

最新标签